农耕情结浓 他创办农耕文化收藏馆

四川农村日报 2021-11-16 00:59 大字

收藏的部分展品。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文/图

近日,威远县连界镇勇敢村一家农耕文化收藏馆里,三三两两的游客转转擂子、摇摇纺车……对馆里见过没见过的农具件件有兴趣。这是一家私人创办的收藏馆,主人叫唐建明。笔者走访了他,了解其创办这个收藏馆背后的故事。

唐建明已经40多岁了。曾经种过地,挖过煤,做过煤矿股东,现在经营山庄。

他说:“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自己就外出打拼,可毕竟是在地里种着庄稼长大,对用过的每件农具都有深厚情结。”因此,他家的犁头、耙子、蓑衣、斗笠等所有农具都舍不得丢。后来,他看着这些东放一件西放一件的农具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规范保管,这些农具放不了多久。如果把它们完整收藏起来,不仅能留住农耕文化,还能让后人在若干年后晓得他们的先辈是怎么耕田、持家的。可家里的十来件农具也太少了。从此,他见到或听说哪里有闲置的农具和农家老用品都要搜集回来。

一次,他在一废弃的破旧房子里看到丢着一些写有“为革命种田”等字样的粗碗,他觉得这些解放初的碗具很有时代特征,便把这10来个碗都捡了回来。

1996年,他在一亲戚家看到有一本解放前的《房产执照》随意丢着,他赶紧向亲戚要来收藏。如果哪家有解放初期的土地账本、契约、证照类物件他更是不放过,要么向人要,要么花钱买。甚至看到哪里有老房子,或是别人搬走没住人的旧屋,他都要去看一看或问一问,一旦发现有特点的闲置农具,或古老农“用”具,他就想方设法将其收藏。听说越溪镇有人有架水车,唐建明跑去一问,主人要20000元才卖,唐建明跑了十几趟,还去帮这家主人修房子平了几天地基,才以 10000 万元买到。

2015年初,有人告诉他仁寿天鹅乡有一架过去擂米的擂子。他赶紧跑去找到这家老主人,请求将这擂子要回去收藏。老人不答应,说:“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我要自家留着传承。”唐建明说给钱买,这位老人的后辈都同意,老人坚决不愿意。说了半天没成,唐建明只好扫兴回家。过了两天,不心甘,又跑去向老人讲好话,老人还是不转让。他下决心一定要收藏这擂子,便又跑去给老人说:“你舍不得这一祖传农具,我很理解,可你就这一件藏品,也不好保管,你让我拿回去同其它农具一起收藏,你什么时候要来看都可以,比放在你这里稳当得多……”老人总算被唐建明的诚意所打动,把这擂子送给了他。

亲戚朋友听说他收藏农具、用具等,都非常支持,要么把自家的物件相赠,要么帮助寻找、搜集。好友钟光友还在河南帮他买回过一台织布机。

到现在,他所收藏的农具大到水车、拌桶、织布机,小到油灯、花椒篓等多达1600多件。他为了方便人们参观,2012年花10万元修了一座收藏馆,将这些农用藏品和一些红色物件一一展示,免费让人们参观。

连界镇一名姓杨的初一学生,同父母参观这些农具后,深受触动:“真让我开眼界,不仅看到了我们这一带古老的农耕文化,还让我看到了先辈们的智慧,用一根竹筒就能让水往高处流,了不起!”

游客兰怀德也是受益匪浅:“我虽然长在农村,可这里擂子、水车等,好多农具都没见过,今天长了见识,这个农耕收藏馆办得好,意义深远。”

唐建明说:“能起到传承、知识普及的作用,也正是我要收藏的初衷。”

新闻推荐

2021年内江人才活动周威远现场会举行产才融合 智汇威远 签约9个项目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11月4日,“产才融合·智汇威远”2021四川内江人才活动周走进威远现场会举行。会上,威远县委书记兰...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