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炉膛前,书写最美风采 记全国劳动模范江勇
技术交流
生产现场观察炉况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玲 文/图
5月29日,星期六。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与护目镜的江勇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走进环境温度高达50℃的转炉作业区。
江勇工作的地方位于威远县连界山区。尽管初夏的山里,正是微风不燥的好时节,但对于江勇来说,他每天都处于“高温下”——飞溅的钢花,翻动的转炉,隔着厚厚的玻璃也能感受到炼钢现场火热的炙烤。
作为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炼钢厂转炉车间总炉长,江勇在工作实践中练就了一双比监测设备反应还快的“火眼金睛”,用火红的钢花淬炼火热的人生,书写着最美的劳动风采。
久经炉火“烤验”
沸腾的炼钢炉就像火焰山,炉内钢水不停翻滚。附近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炉内温度:1660℃。
此刻,江勇一边向夜班当班班长了解生产情况,一边近距离观察炉内化渣情况,判断碳含量和指挥出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勇和同事们每天都在挥汗如雨中生动地诠释着。
兑铁、吹炼、出钢……炼钢过程,是一个“连轴转”的精密流程。从20年前走进炼钢车间的第一天开始,江勇和工友们都是在车间中匆匆就餐,随即又披上“战袍”继续高温作业。上班的每一天,他都坚持开展例巡例查,查找安全隐患、有无违章作业等,努力把安全生产的风险降到零、把产品质量的精品率控制在一百分。
“炉前挥汗映红光,钢花飞舞身影忙。千锤百炼方成钢,青春热血铸辉煌”,这意境在江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炼钢炉的挡火门上写着这样一句标语:“品质炼钢,品格炼人”。这条标语用来形容他是最合适不过的。
与“炉火”结下不解之缘后,江勇从一名最艰苦、最基层的炉前工,到合金工、操枪工、炼钢工,到主控室里的“掌舵手”,再到车间的管理者,他已熟悉炼钢厂内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掌握了每个岗位的专业技能。为此,他被同事们誉为勇于创新、敢于啃硬骨头的“钢神”。
作为一名“80后”,江勇已先后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选为内江市2017年十大年度人物,当选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中国一分钟》微视频,江勇还与大熊猫研究员侯蓉、采油地质工孙雨飞、空军许利强等人出镜,用钢铁人的劳动形象,生动展现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
演绎工匠精神
一路潜心钻研、创新冶炼技术,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江勇,主持、参与了多项技术攻关项目,用行动演绎着工匠精神。
2008年,是“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型的关键之年。然而,钒钛铁水结包严重、质量控制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却成为了刚刚走上转型发展之路的川威人心中之“痛”。
如何攻破提钒技术这道难题?除了到攀钢、承德实地考察学习外,江勇还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现场比对,对工艺参数进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提钒炼钢工艺方案》,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炼钢厂提钒生产的新模式。经过10余次试验后,长达半年之久的技术难题终于被“拿下”,炼钢厂生产出的钒渣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月产钒渣6200吨以上。
2013年,为实现低碳排放、负能炼钢,转炉炼钢采用了一项环保节能新技术。但由于技术欠缺,这种新工艺容易造成“点火不畅”致系统中的电场产生“泄爆”,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出现安全事故等,严重制约炼钢生产的正常运行。
连续几个月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江勇。一天下班后,走在路上的他还在思考“破解之法”。到了自家楼下,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正用吸管放在杯子里吹泡泡。小孩用力一吹,水就溅出来打湿了衣服,而他吹得轻时,水就不会溅出来。吸管就如炼钢的氧枪,杯子就如炼钢的炉子,吹的力气大小就如炉内产生的压力……炼钢过程中,是否可以用高压力操作的氮气代替低压力操作的氧气,待冲开金属液面后再切换成氧气?
这不经意间的启发令江勇十分激动。而事实证明,他的假设是正确的:在采用他提出的“先开氮气再吹氧”的方法后,钢水点火成功由过去的1分钟缩短到十几秒,“泄爆”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质量的保证来自过硬的技术。2012年,四川省首批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江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列其中。目前,“江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培养出中、高级工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百人,成为了川威集团钒钛科技的技能人才库。
与企业共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技术和知识的重视,让产业工人有了更大的舞台。川威集团也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为江勇等一大批技术人员创造了机会,让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正是在一大批“江勇”的敬业与坚守下、改革与创新中,川威集团几经沉浮,却依然傲立潮头,“炼钢筋铁骨、铸时代脊梁”。
2014年,钢铁行业遭遇寒冬,钢铁企业纷纷陷入亏损境地。原本挺进在“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型路上的川威集团也未能幸免。
让江勇记忆最深刻的是,2014年7月3日晚,集团董事长王劲连夜从成都赶回公司,接连召开管理骨干会议和员工代表大会,宣告川威集团面临危机,进入司法重整。
这时候,虽有小部分人离开了,但江勇和大多数川威人都选择了留下,与川威同生死共存亡,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川威一定能够站起来。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把好质量关,在人员紧缺的状态下,本来已脱产的江勇再次回到炼钢一线干了两年。
在各方的支持与帮助下,在川威集团“壮士断腕、断臂求生”的勇气下,川威没有让大家失望,不仅从生死边缘站了起来,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甚至在2018年创造了建厂以来的历史最好业绩。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川威集团也依然持续投入环保资金2.6亿元,共计实施32个重点环保提升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等近百次各项督察。
也正是彻底的环保转型,让川威得到“重生”。以传统钢铁冶金起家的川威,利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这一项目,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与企业转型升级紧密连在一起,也使企业实现了一次彻底转型。
“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成功转变,使川威从过去的高能耗、高排放实现负能炼钢的转变,实现清洁化、能源化、大型化、智能化炼钢突破,且排放标准远低于国家标准。
江勇记得,刚来川威的时候,大量工人要到现场,上班不久衣服就已湿透。而现在,中央控制室内一尘不染,大多数工人可以坐在里面享受空调,只需通过操作电脑和监测各项数据,就能炼出一炉合格的钢水。
如今的川威工业园区,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森林式”的新厂区干净整洁,红花与绿树相映。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布局整齐的装置建筑、宽严相济的现代管理、热情洋溢的职工笑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把川威的事做到极致,实现大川威、强川威。不创造奇迹就不是川威人!”集团领导铿锵有力的讲话,时刻在江勇耳边响起,难以忘怀,激励着他不断向前。
只有企业发展起来了,工人才有更好的成长平台。面对未来,江勇表示,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发扬川威精神,把创造奇迹当成习惯,把追求卓越变成常态,以梦为马、扬鞭奋蹄,用今天的努力铸就明天更加壮丽、灿烂的辉煌!
新闻推荐
威远县第一幼儿园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礼赞建党百年 感恩幸福陪伴
活动现场(曹娇)5月29日,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又有意义的儿童节,威远县第一幼儿园举办了“礼赞建党百年·感恩幸...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