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从根源上入手,内江整改各类环境问题2230个
蓝天白云下的内江城(资料图)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丽
暖阳高照,碧空如洗。
2月5日,东兴区谢家河湿地公园一早就迎来不少散步的市民。经过整治,谢家河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生态公园的完美蜕变,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栖息地”。
同一时间,在威远县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碧水蓝天,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自2017年以来,威远县先后投入资金约3.8亿元,用于完善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目前,全县域内无劣Ⅴ类水体及水质降类情况存在。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景,却同样折射出环境改善给内江人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内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三向同行”,从根子上、源头上入手,大力推进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完成各类环境问题整改2230个,一大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改出“内江速度”“内江质量”
过去5年间,内江不断建立健全问题整改工作机制,用心用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其间,内江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将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16.5%,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定期调度、督查督办、预警提示、销号备案、责任追究7项工作机制,通过“一个问题一名市领导”牵头督导的方式,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在系统梳理、整合各项应完成整改的问题任务上,内江分别建立点位类问题、流域类问题、行业类问题三张清单,通过分类施策的方式,全面提高整改工作效率。对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问题实行季调度、季通报,对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实行月调度,掌握问题整改情况,适时调整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发改、经信、住建、自然资源规划、农业农村、水利和城管执法等部门成立4个现场检查组,对各县(市、区)开展问题整改现场帮扶指导,到现场、看进度、解困难,将发现问题及时移交相关政府(管委会),持续传导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压力。
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问题整改不定期开展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2020年,内江在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采取“明查+暗访”“现场检查为主+调阅资料为辅”“市+县两级联动”方式,对各县(市、区)开展了不少于5天的全覆盖、集中包片排查。
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内江严格对照销号办法,指导整改责任单位汇总支撑资料、现场核查、公示公开,及时销号备案。严格审核把关,不随意降低整改标准,坚决杜绝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确保突出环境问题真整改、实整改、不反弹。
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反馈的62项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整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反馈的369个问题完成整改368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5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自查发现的2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2个,改出了“内江速度”“内江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困扰群众40余年的“牛棚子”片区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城区11条黑臭水体先后告别“黑、臭”,变身生态湿地;“散乱污”工业企业实现动态清零……
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让人民群众看到生态环境真真切切的点滴变化。
随着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深入推进,内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城区优良天数328天,优良天数率89.6%,比2015年增加12.2个百分点。内江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沱江干流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分别由2016年的Ⅳ类、劣Ⅴ类、劣Ⅴ类改善为Ⅲ类;省控以上断面实现达标率100%;在用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此外,土壤、噪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新闻推荐
□张季平有年休假,儿子望秋开车,我们去了云南、贵州的几个景点。那里的山川景致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景致中的人和...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