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诗心咏穹窿

内江日报 2020-06-13 07:56 大字

盐煤古道

◇未弋

威远县苍茫山野,几位诗人在寻幽访古中,面对穹窿地貌、古佛顶、盐煤古道、骡马车辙、地衣之心、峭壁流丹等自然奇景和人文古迹,或惊叹于造化的鬼斧神工、或沉浸于艰辛的过往岁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叹和沉思,并各具慧心,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创作风格各异的系列诗篇。

空灵部落先生以组诗《古佛顶,威远的历史记忆》,视域开阔地对多处景观作了独特深刻的观照和吟咏,充满深沉的历史感。他写煤盐古道,着眼于刺痛内心的至今犹存的深深车辙,并由此引发出一位赶车少年的历史性叙事,在诗歌生动的描述中,我们仿佛还听见“少年当年的吆喝声”,乃至伴随着松涛声,“都带着川南浓郁的口音”的各种鸟语。他更把因穹窿地貌而呈现的“赤色的沙粒”想象成“一地的红高粱酒”。诗末,以这沉寂的古道上“唯有一队忙碌的蚂蚁,还排着/当年的队形”,隐含着凭吊和追思之情。诗歌含蕴丰富,浸透着历史与人文情怀的苍凉和豪壮;在他的《地衣之心》中,将因自然菌类依山岩而成的“心”形图案,想象为“这是当年留下的符号,一个少女时代的心愿/穷尽了一生”,并从运煤的汉子,“在盐煤古道/ 只是停下喝了口水”,“蜀锦南下,从古佛顶路过/没有露财”着笔,发出“这素色的一颗心/不知是谁?甘愿守住尘世寂寞的底线”的问询,增添了诗歌的情趣与含蕴。他的《岩石里的台阶》,写古代匠人敲錾石阶的艰辛,使诗歌蕴含着着浑厚和悲凉。

逸西先生的《威远行吟(三首)》,诗风自然质朴,满蕴生活情味。诗人或对自然景观进行想象性描抹,或对人文景观做事件性的想象追忆,并于其中挖掘深刻的历史意义。他的《在云头顶》,对云头顶山作直观性的感觉描写,想象生动新颖。他把云头山看成一个在内江“个头最高”“腰围最大”的女子,他把山上的“马尾松、大头茶和高挑秀美的楠竹”看成“像新场镇民胜村一个个淳朴的村姑/站立风中不断给我招手”,贴切形象的比喻中,使诗歌充满了乡土生活气息。而村姑指示山中的画眉、布谷鸟鸣叫欢迎诗人,叫小兔蹦跳着给诗人引路的童话意味的描抹,更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诗人还将自我融入这美好的景物中,“想这山上哪一朵云是我/ 就忘了天空垂下眼皮/ 和自己的来路”,彰显出抒情主体亲近自然、轻松愉悦的心境。他的《夜宿穹窿》,则以简洁的诗行,情景交融地勾勒宿地的晚景,“虫儿叽叽,勾引月亮出门/ 洒碎银,覆盖宿营者的梦”, 新奇的想象,充满静谧的美好!“今夜,漫步帐篷和小木屋之外,我抬头/ 摇响满天繁星和山涧蛙鸣”,与自然景物的互动描抹,凸显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净心境。而他的《盐煤古道》,却以深沉的笔触,写先人赶马驮盐运煤的艰辛,结尾,诗人把盐煤古道作了寓意性深化,“在古佛顶,留下一根根积满瘀血的脐带/我们把它叫古迹或历史/其实,它更像大地向人间展示的/如影朝代”,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和人文含蕴。

印子君先生的《威远行(五首)》短小精炼,清新质朴。他的《威远》,抒写自我对威远穹窿的向往和敬畏的心境,“今天我只奔向你/因为你的威/我一生都不敢萎顿/因为你的远/我一生都不能停滞”;并抒写出对穹窿景区倍感亲切亲近的情怀,“登上云头顶/每根楠竹和每棵松树/都在悄悄告诉我/有一种威,叫亲切/有一种远,叫亲近”;他的《夜宿》,以做梦入手,想象自我变成松针“缝织出满天星辰”,变成松叶“裁剪出满山萤火”,以致于变成慈姑塘,“喂养出此起彼伏的蛙声”,描抹出奇幻幽美的意境,表达了融入自然乡境的美好意绪;他的《访古佛煤盐古道》,则以深沉的笔触,把盐煤古道比拟为“血泪浸泡过的/长长鞭子”,“我每踏一寸/都抽打着我的心”,抒写出残酷历史对人性的敲打和对现实的警醒;而《鸟叫》,写密林中高低远近的各种鸟叫,引申出“每一种鸟鸣/都是一种药”的独特感受,以愉悦的心绪,讴歌山区清晨的美好;《帐篷》,则采用叙事性抒情手法,富有生活情味。

黎冠辰先生写威远穹窿的诗歌,深沉厚重,凸显出一种人文情怀。他的《回望》以对祖辈的历史性叙事,状写出以运贩劳作以求生存的艰辛。其间抒发了对先人精神品格的礼赞,“錾出的铜钱印/ 亏与盈,都要外圆内方/ 圆是豁达,盈时低调不盛气凌人/ 方是气节,亏时挺胸可从头再来”。在对沧桑岁月和祖父辈命运的感叹和怀殇之余,诗尾写到:“他们把魂魄留给了大山/而我,一步一个脚印下得山来”,无疑具有继承先人精神品格的内在含蕴。他的《穹窿如冠》,以独特奇异的想象,状写出威远穹窿的“不怒而威”与“宁静致远”,他更将穹窿地貌的沟壑褶皱想象为汉字中悠久的大篆小篆,通过形象细腻的点染,融自然和史事于其中,为诗歌增添了奇丽豪壮的审美意蕴。他将社会人生和美好人性结合于诗中,使诗歌充溢着人文美学的绮丽和厚重。

久久女士的《相遇》,则回避对穹窿景物的直观性描写,她以保持神秘和陌生的意念,抒写自我对威远穹窿地貌的探奇性向往。正因这种陌生,才使诗人领悟到,只有走进生活,才有真正的获得。而这种获得,在古佛顶才会如此鲜明深刻:“它是路是石头是筋骨/蚀骨里的温柔让我感到了疼痛/我看见了人的双腿和马蹄血肉模糊”。这里,有世道的悲凉和残酷,也有人性与生活的温柔,更有为了生存以血肉之力的不屈抗争精神!诗歌结尾,引发出“向前和折返都是归宿”的人生感悟,这种归属,既是生活的,也是生命的!

新闻推荐

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脱贫户喜领扶贫鸡苗

发放现场喜笑颜开领到鸡苗(记者姜晓凤)“不要着急,喊一个领一个!”6月4日上午,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村委会外的院坝里十分热闹,挑...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