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四合堡

内江日报 2020-04-26 06:35 大字

绿树环绕

寨门

院墙

公仓

堡上民宅

◇樊碧贞 文/图

暮春时节,威远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去威远县界牌镇四合堡采风,我得以与这个寨堡再次相会。

从县城出发,行车约一小时,抵达四合堡山脚下。眼望丛林深处的石径,不禁为几位身着旗袍的文友捏了一把汗。李宇时老师走在队伍前面,边走边给大家介绍四合堡的来历。说四合堡是胡、林、阴、彭四大家族联合修建的寨堡,故名。这说法与《四川省威远县地名录》记载不一样,我也是首次听到,因此对这座寨堡更增了几分兴趣,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顺着一条荒僻的小路迤逦向上,爬上约百米高的山坡,便到了小寨门。左右环顾,寨墙石所剩无几,早无坚固可言。但“四合三胡”之说并非妄言。古时候,威远虽是僻地小邑,却一样躲不过兵燹匪乱。加之明清以降,威远一带战乱频仍,归属时更,人踪不定。为抵御外侵和匪患,官民只得筑寨以自保。翻阅史书得知,威远所建的寨堡有上百个,这附近的寨子就有三个(四合寨、黄天寨、万钱寨),四合堡即原来的四合寨。从位置上看,四合堡与万钱寨相邻,同黄天寨遥遥相对,三者成三角之势,想来战时可互为策应,而平时民众则各自在寨上休养生息。

在一条羊肠小道的尽头,有农舍掩映在繁茂的腊梅丛里,只露出人字形屋脊,不能窥其全貌。小路右边,是还在耕种的田块,新割的油菜倒放着,还没来得及打油菜籽,地里还有未及清理的半截菜籽秆。左侧岩坎上倒是绿竹成荫、草木葳蕤,扯下来的豌豆苗码在边上。或许农人刚刚经过,穿过远处的绿色甬道回家。他们的衣袖上,沾满泥土和花草的芬芳。我们也循着他们的足迹,走近具有烟火气息的屋舍。

早些年,那些胡姓子弟,也这样日日穿梭其间。他们对这里的喜欢,应该远胜于今天的我们。这可以从胡绩伟先生(四川威远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解放日报》采访通讯部主任、新华社西北前线分社社长、《人民日报》副总编,后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的文字中得到证实:“四合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寨子……寨子四周有两米高的用石头砌成的围墙。四周墙角处设有炮楼,南墙正中有寨门。站在寨门口望出去,远山隐约在云雾弥漫之中,小河潺潺,绿竹幽幽,山花遍野,蜂舞鸟唱,煞是喜人。”

走近寨堡,只见一人多高的寨墙虽不连贯,但也具备“边防设施”的特征。因为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寨上的人们得以安然耕读。正因为如此,这个堡中走出三位了不起的人物——胡素民、胡驭垓和胡绩伟。正是他们让这座堡焕发出另一种精神,如植物蓬勃生长,让无数后来者景仰和膜拜。

身侧,有一砖砌小院,并未贴瓷镶砖。山墙上一个“囍”字花窗,带着几许拙朴之气。前后簇拥着的,是疏朗的高树与丛丛翠竹。只是主人不在,宅门漆色斑驳,唯有“铁将军”把守。三只家犬听到动静,从院子的角落里跑出来,冲我们直“汪汪”。我们冲它们摆摆手,说不用招呼了。它们像是听懂,转身退回角落里去了。反倒是院内的几丛梅枝高出墙头,投下一片绿荫。站在院门前远眺,群山四环,梯田层层,离离蔚蔚,绿浪翻涌。深翠、浅绿、嫩绿,程度不一,另有一番意趣。

邻近的老宅已颓圮,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露出梁架的泥墙,残存着几缕乡居气息。串架瓦房一间,已改作柴房。房侧有一大树,浓阴似伞,亭亭如盖。我们聚在树下,猜测着堡上人家的生活,感叹着胡氏一族的影响力。

就在这时,寨墙边走过来一位老人。我因为以前来过,一眼就认出她是屋主人胡德娟阿姨,赶紧迎上去。我对她说明此行的目的,还说想进院去看看。她连连说:“进来看嘛,都进来看。”边说边打开铁门,把我们一行人让进了院子。

进院门,便是花草相拥的过道。两边分植梅、兰、铁树等花木,看得出,屋主人和她的先辈一样,是热爱生活的人。不知是谁提出想看老照片,老人迟疑了一下,进屋去抱出4个盒子放在堂屋桌子上:“都在这里呢,你们慢慢看。”大家围过去,一幅接一幅地慢慢翻阅,不时还问上几句,老人也不厌其烦地解答。

胡德娟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更何况家族一脉的历史。于她而言,可供思忆的旧事,可供牵念的情感太多。

胡德娟老人说,四合堡是一座古堡,当初是胡、林、阴、彭四大家族联合修建的,胡家好几辈人都住在这儿。说起老辈人,老人的话明显多起来,并指着晾在院里的蓝布印花被说,这是老辈子留下的。

说到这里,大家不得不提到保路先锋胡驭垓。他曾与朱德同班,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川汉铁路公司筹集了建铁路股金二千四百多万两。清政府却宣布将川汉铁路的筑路权收归朝廷,准备借英、美、德、法四国银行贷款进行修建,还不允许退回民间股金,激起四川人民激烈反抗。胡驭垓回到家乡,立即投入以矿工武装队伍为主体的反清保路武装斗争。后来虽取得威远独立的巨大胜利,胡驭垓最终却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写下了一曲浩然之歌。正因为如此,四合堡才称秀于三寨,被记入一方之典籍。

胡德娟老人说,寨堡上的腊梅是1928年叔公胡素民从湖北带回来种的。1925年,叔公应好友孙炳文邀请,远赴广州参加革命,出任大元帅府秘书兼国立广东大学教授。其后随国民革命军辗转武昌,再兼任武昌大学教授。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毅然辞职回乡,临行前不仅赋诗颂梅,也借此表达自己蔑视权贵、洁身自爱的精神取向。腊梅种下以后,第二年就开了花,色香双绝。后来,花越来越多,到了冬天,整个寨堡都弥漫着梅花香。我想,要是冬日来这里赏梅,在树下小坐片刻,该是很惬意了。

那株远来的梅树,在胡家人的精心培育下,年复一年飘香。历经近百年的时光,依旧枝繁叶茂。传到胡德娟这儿,她更是小心呵护,嫁接、压枝不嫌其烦,如今,房前屋后都是梅树,俨然成梅园了。

如腊梅一样,忠贞仁义、谦让奋进的传统美德,也在胡氏宗族中得到切实的践行和传承。今天,我们在此堡的边缘行走,希望与他们在某处相遇。

折入一条宽敞的泥结石路,陡见一老石仓立于路侧,立石为柱,片石做板。胡德娟老人唤其为“公仓”,也就是粮仓。说是粮食收下来,先装满公仓,以备不时之需,余下的归各家所有。“这么大的仓,要装好多哟!”大家感叹,现在社会进步了,公仓已经派不上用场,但能留下来也是好事,至少算个见证。

我们逗留于山顶,忘记了时间。等到与大部队会合,才知道又错过了与大寨门对话的机会。

等我们费尽心力跑到另外一个山头,才发现四合堡其实十分陡峭,远远看去像一堵城墙,山的下半部坚硬陡峭,是自然形成,上半部有垒石,能看出夯筑痕迹。

用短短一两个小时,穿梭于四合堡上,虽有些仓促,但其精妙与韵味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新闻推荐

努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 戴震带队调研“伞状+警务网格”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全媒体记者任寒)4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震带队调研内江市“伞状+警务网格”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调研组深入威远县镇...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