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清官倪象恺:著茂绩于华夏 留清名在世间

内江日报 2019-07-20 07:32 大字

◇樊碧贞

倪象恺(1684—1745),字赞衡,号方山,四川威远人。由廪生中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雍正癸卯(1723)即铨选福建罗源令。1729年,奉旨调补台湾府,往任守制。1731年升任分巡台厦道兵备道。经历大甲西社番乱案后,又被授保定府知府、长芦盐运使等职。其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贵,一心为民,享有清誉。

倪象恺任罗源县令时,县事久弛,盗贼四起,争讼不断,“民间积欠至十余年”。面对如此状况,倪象恺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深入乡间调查,查找问题根源,对症施治。不光捐钱为贫困孤寡者偿还债务,还“给牛种以劝耕,设义学以课读”,县内“于是盗息讼衰”。他因此深得民众爱戴,并频频得到举荐擢升。

倪象恺任台湾知府后,治台更加严格。其初到任时,就听闻辖内有一世家大户横行霸道,鱼肉乡里。乡民忿忿不平,屡次告官,官府也多次前来压制,但那人丝毫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民众更是苦不堪言,曾编歌谣私下传唱:“要问苦不苦,缺银又少土。受尽稼穑累,奈何咽糠土。”倪象恺听闻后,立即前往察其虚实。见天气已晚,便歇在农家,凡是前来诉告的人,他都认真倾听,牢牢记在心上。对于访中所遇死生孤寡,他竭尽全力抚恤或周济。

以倪象恺的严气正性,自然是容不得那家大户视民如草芥之做法。于是,在收集到确凿证据之后,他决定会一会这人。只是尚未等到倪象恺出面,那人竟拿着当朝身居高位之人的手书找上门来。信中大意是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事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卖个人情;如此,必当重酬。倪象恺见信,便已知七八分。原来是那世家大户从旁得知倪知府的行事风格,心知是躲不过,便想借权贵之手施压,同时许以好处,想借机脱身。倪象恺当然不允,坦言自己身为一方官员,理当庇护一方百姓,当庭撕毁权贵手书,“即治之如律,而载狱词以覆。”百姓拍手称快。

倪象恺虽是一身正气,但终究未躲过1732年大甲西社番乱的影响,被解职。不过,朝廷敬其德重其才,又补升其为长芦盐运使。盐运使,在世人看来是一个肥差。但倪象恺一上任,便开始整治盐务。他一面整治坏人坏事,革新社会弊端;一面要求斥去浮丽奢靡之风,抚恤商灶。他崇尚节俭,还用所余廉俸,创立玉成文社,“择士之力学者入社,而亲任其训课,一时人才蔚起。”

倪象恺一生为官清廉,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兴德育才、赈灾御旱,也是事事亲为,因此积劳成疾,不得不告假一年,回籍调治。清礼部侍郎钱陈群所撰《中议大夫倪公传》对其回乡有记载:“公隶仕版二十一年,任鹾使四载,及归装载道,箱皮萧条,长途之费,质衣以给,亦可想见其为人矣。”

像倪象恺这样德才兼备的好官、清官,世人皆当效之!

注:“著茂绩于华夏”出自清礼部侍郎钱陈群所撰《中议大夫倪公传》。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盛夏时

莺飞草长,又是一年盛夏。转隶已满一年,回首一年纪检路,点滴往事上心头。去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1月8日这天对我来说是...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