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瘫痪丈夫,孝敬年迈婆婆17年不离不弃, 她用爱创造了奇迹 走近威远县连界镇民新村村民杨菊

内江日报 2019-06-07 07:55 大字

杨菊(左)为丈夫洗头发

杨菊(左)李吉斌(中)和儿媳妇孙泽

采访杨菊时,她反复说,自己很平凡,很普通,苦日子都是过去的事,不值一提。

这段在杨菊看来“不值一提”的苦日子,却给了杨菊的丈夫李吉斌太多的感动,这感激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2002年,李吉斌因为车祸瘫痪,杨菊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一人承担起偿还债务、照顾家庭的责任,并对丈夫不离不弃,坚持协助他锻炼,最终让丈夫的病情有所好转。

在照料丈夫的同时,杨菊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她省吃俭用,却对婆婆慷慨大方,将老人照顾得细致入微。

◇全媒体记者 袁亮 实习生 刘春云 文/图

一场车祸之后的坚持

杨菊是威远县连界镇民新村村民,6月4日,记者来到杨菊位于镇上的家中时,她正哄孙女午睡,看着沙发上已经熟睡的小孙女,杨菊脸上不禁洋溢着笑容。她介绍,在搬到镇上生活后,儿子和儿媳扛起了家里的担子,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

虽已“雨过天晴”,但提起丈夫李吉斌受伤的事,杨菊还是湿了眼眶……

杨菊和李吉斌都是勤快人,两人结婚后通过奋斗,在村里开了一家超市和包子店,夫妻俩起早贪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2002年的一天,一场雨过后,李吉斌骑着摩托车给一名村民送化肥,刚离开超市不远,就因为路面湿滑,连人带车摔下了十多米的高坎……

在超市门口目睹了这一切的杨菊顿时慌了神,她赶紧跑过去查看情况。李吉斌被载了货物的摩托车死死地压在下面,周围邻居都赶过来帮忙,才将摩托车挪开。当时,李吉斌已经意识模糊,杨菊拦下了过路的车辆,将李吉斌送往县医院。

由于伤势过重,李吉斌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造成下半身瘫痪,医生告诉杨菊,李吉斌今后可能连坐起来都困难。杨菊说,听到噩耗,自己差点晕了过去,在医院照顾丈夫期间也是终日以泪洗面。出院后,杨菊依然相信丈夫有好转的机会,带着他四处求医,甚至找了一些偏方,然而都是无功而返。

先前丈夫住院花光了积蓄,还欠下6万元的债,后来又借了一些钱四处求医,家里变得一贫如洗。为了维持生活和还债,杨菊只能一边照顾丈夫和上初中的儿子,一边打理超市和包子店来赚钱。

丈夫刚出院,需要营养恢复身体,家里又没钱买,杨菊就自己饲养家禽、种蔬菜,还种了稻谷,所以每天天未亮她就得起床收拾,先到地里干活,然后回家开店蒸包子……一天下来,杨菊不仅要做完以前两个人干的活,还要照顾卧床的丈夫,一直忙到晚上11点左右。

4年后,杨菊还清了债,于是关闭了包子店,将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丈夫,每天坚持为他翻身、按摩、换洗衣服。李吉斌说,十多年来,自己平时的洗漱、如厕都是妻子在协助,而且妻子很有耐心。

一个“奇迹”背后的付出

瘫痪之初,李吉斌不能坐起来,只能平躺在床上,结果生了褥疮,并且情况越发严重,杨菊只好每天帮丈夫换药、换衣服,持续了一年才完全康复。

李吉斌告诉记者,起初,自己整天躺在床上,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经常自怨自艾,但杨菊从未表现出消极的一面,一有空就推着轮椅带自己到超市附近散心,还劝他不要放弃,要加强锻炼。

杨菊在卧室的天花板专门系了两条绳子,李吉斌可以抓着绳子做仰卧起坐。在杨菊的鼓励下,李吉斌也十分认真,几乎每天都坚持锻炼一个小时,每次锻炼时,杨菊就在床边守着,避免丈夫发生意外。

最开始,李吉斌使不上劲,杨菊就用手推着李吉斌坐起来,然后再扶着他躺下去,一次锻炼下来,夫妻俩都累得满头大汗。

在坚持了两年后,李吉斌可以自己坐起来,并且能用双手撑着从床上挪坐到轮椅上。

周围人被李吉斌的这一变化感动了,称这是一个奇迹!

李吉斌告诉记者,多亏了妻子,自己才能有所好转,17年来,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对她的感激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个家也多亏她的辛劳付出,才得以保持完整。”

听完丈夫这番话,杨菊转过头,又一次湿润了眼眶。

其实,杨菊不仅要照顾瘫痪的丈夫,还要照顾84岁高龄的婆婆阳运明。儿子出事后,阳运明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多次病倒。本就忙得晕头转向的杨菊不仅没有抱怨,还对婆婆照顾得更加细致。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杨菊都会给婆婆煮个鸡蛋。婆婆病了,她专门到镇上为她买药,还按时给婆婆洗衣服、洗头、洗澡。杨菊说,老人年纪大了本就身体不好,自己作为儿媳,这些都是应该做的,而且自己也得给孩子做榜样。

2007年,阳运明不小心摔倒,脚踝受伤严重,当时家里正欠着债,杨菊一分钱也不敢乱花,挣的钱全都用来为丈夫和婆婆买药和营养品,自己一年都不会买一件衣服,却为婆婆买了价值不菲的按摩机。

今年,阳运明又不小心摔倒住了院,老人的几个儿子商量着请一名护工照料老人,但是杨菊不放心。她说,自己对老人再熟悉不过了,老人想吃什么她都知道,因此,杨菊把孙女托给亲戚照顾,让儿媳照顾李吉斌,自己一个人专程跑到医院,一直守在婆婆身旁直到出院为止。

在民新村村主任唐淑云眼中,杨菊非常能干孝顺。李吉斌行动不便,每次超市进货,都是杨菊一个人来回搬运,有些重货物她也咬牙自己扛。对婆婆,杨菊也十分孝顺,从未见两人红过脸。

一份责任背后的坚守

这些年来,由于长期坐在轮椅上,李吉斌患有高血压以及其他的一些疾病,一直在用药物治疗,每个月基本的药费就需要两三百元,其间还遇到过几次大病住院,每次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四五万。

杨菊说,周围村民见自己家里困难,会来帮助自己,有的直接经济援助,有的则帮自己干农活,村干部也经常来慰问自己,并鼓励李吉斌不要放弃。丈夫用的两个轮椅也是政府资助的,自己家被纳入了低保,丈夫基础治疗的费用有了保障,加上后来有了医保,每次大病住院时也能减轻不少压力。

而今,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承担起了责任,为了不让杨菊过度操劳,儿子和儿媳都没有外出务工,就在家附近工作,可以兼顾家庭。

6年前,杨菊为了照顾怀孕的儿媳,将村里的超市转让,带着丈夫搬到了镇上生活。杨菊说,正是有了这家超市,才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因此在转让时,自己很是不舍。

杨菊的儿媳妇孙泽也十分孝顺公婆,在女儿刚出生的那一年,婆婆杨菊在一家餐馆打工补贴家用,孙泽自己一个人在家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并负责照顾女儿和李吉斌。“婆婆的故事挺让我感动,无论是她对老人的孝顺,还是对公公的不离不弃都让我很敬佩,作为后辈,我在她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转眼又是6年过去,在这期间,除了孙女出生的第一年,家里所有的家务都是由杨菊一个人负责,每天按时买菜做饭,照顾丈夫和孙女,相比以往的生活,这种日子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还是难有闲下来的时候。不过对于这份平淡的生活,杨菊已经很知足,她说,这是自己多年的坚持换来的,会更加珍惜。

新闻推荐

威远县两河镇:开展“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陶品宏)6月5日,威远县两河镇党委、政府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镇司法所、镇安办、镇道交办、镇国土所等部门,在沙湾街开展了...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