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了 威远“锅炉姜”依然风光
“锅炉姜”丰收。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文/图
农业产业,最怕的就是一哄而上,导致市场价格下滑。但威远县新店镇民付村亩收入达4万元的“锅炉姜”,历时10多年从无市场危机。3月4日,笔者来到这个村,收获嫩姜的村民们满脸灿烂。村支书李海彬说:“这项产业种植难度大,其他人不好轻易 ‘照抄’,我们当然开心放心。”
“锅炉姜”名声大
民付村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比18年前增长了60多倍。其中,种“锅炉姜”收入占2万多元。巴适的嫩姜,不仅卖到上海、重庆、成都等全国各地,还卖到了韩国、日本等外国市场,村民日子有多富有,自然不用多说。
早在2009年,这个村就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种姜的事迹上过中央电视台和省内外各大媒体,外地也时有组团来参观、考察,学习经验。
功夫终有成
据了解,该村有种姜的习惯,但多为大众(路)姜,上市集中,贱的时候几角钱1斤都不好卖。后来李海彬在乐山买姜种时发现一种用电阻丝增温种植生姜的模式,春节就有嫩姜卖,每斤五六十元还很抢手。
李海彬回到村里一实践,还真的在冬天种出了嫩姜,不过一算账,根本没钱赚。因为电阻丝和用电的成本太高。不过在这项技术的启发下,他们采用大棚、温室、天膜地膜覆盖等10多种方式实验,终于在2003年摸索出了一套大棚地里埋设管道,用锅炉烧水经过管道循环为生姜增温的方式,不仅春节期间有嫩姜卖,成本还比电阻丝增温低了一半多。
每亩产嫩姜达6000多斤(现在已增产到1万多斤),加上老姜,纯收入3万多元(现在已达4万元以上)。高密度种植不仅节约土地也减小了工程量。每年从11月开始下种,春节就有嫩姜上市,分批播种依次销售,一直可卖到4月,本来6月前后上市的嫩姜,春节就能吃到,自然稀罕,最高每斤卖到了60元。李海彬同他的骨干团队掌握这门技术后,逐渐推广给村民。现在全村500多户有300多户种姜,还带动了周边的一品村和长塘村的部分村民。
推广不易
“‘锅炉姜’可不比其他产业!”生姜合作社社长刘刚说,“锅炉姜”讲究土壤、气候,2018年春节前后天气比较好,非常适宜“锅炉姜”生长,所以获得了好产量,每亩地产嫩姜1万斤以上,比以往高出了10%到30%。此外还有技术含量,别看烧热水很简单,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温度很关键。
种姜的村民,用手摸一下热水,就知道温度适不适合当前生姜生长;烧锅炉必须24小时守候,如果“闪”了火,温度不稳定,两三个小时就可能导致全棚生姜减产甚至无收。最重要的是“锅炉姜”的投入大,还有锅炉、管道、无烟煤等投入。因为风险大,一旦失败,后果就严重了。
“为什么本村和邻村这几百户村民又敢种呢?”李海彬说,“因为离我们近,我们村党支部建立的村组干部、技术骨干“一帮一”“一帮多”的技术帮扶组可以随时指导、把关,即使失败也是个别,大家可以扶持。”
新闻推荐
一支粉笔画“活”了穹窿风光对于粉笔的记忆,既是老师的教学工具,也是老师的“必杀技”,上课时正开着小差,老师一个粉笔头,就能...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