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煤矿:深山里闪光的记忆

内江日报 2018-08-11 01:20 大字

◇宋国英

四川威远煤矿创办于1940年7月,曾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威煤小火车与资中宋家铺至成渝铁路资中火车站的大火车“牵手”半个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活化石”。

深山小镇的煤矿

1910年,英国一位传教士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探矿技术来到威远黄荆沟,拉开深山小镇煤矿开采的序幕。

1938年,受中日战争影响,海盐无法运到内地,四川自贡井盐的产量不能满足西南各省军民所需,国民政府为扩大自流井煮盐业,决定开发黄荆沟的煤炭,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自流井煮盐业的能源需求。1940年6月,国民党财政部盐务局与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合邀中原公司、英国福公司,联合成立办事处,当时简称中福公司(威远煤矿的前身)。

1940年7月1日,威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成立,选国民党财政部盐务总局局长缪秋杰为公司董事长,聘请当时的实业家、中国现代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的孙越崎为总经理。董事局中有一名叫贝安澜的英国人,主要负责提供一些当时西方先进的地质及开采技术的指导。当年8月,孙越崎聘任他的大学同学郭象豫为威远煤矿矿长。1941年冬采煤2000吨,次年产煤4.7万吨。充分解决了自贡盐厂、资中糖厂及周边州县企业的燃煤需求。

《抗战时期的合山煤矿》(唐凌/文)记载,1938年(广西)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郭象豫为协理兼副总工程师。《萍乡回眸:革命洪流中的萍乡煤矿矿警队 (下) 》(魏文/文)记载,1949年5月萍乡煤矿决定将护矿(厂)队改为萍矿护矿团,员工代表推选郭象豫为护矿团的主任委员。《关于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问题的报告》记载,郭象豫任过萍乡矿务局的副局长和北京地质学院的教授。1956年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后来得以平反昭雪。

威远县史志办李祥科的《矿山人物》(威煤记忆征文)记载:

孙越崎(1893—1995)浙江省绍兴县人,1921年毕业于北洋大学采矿系。1932年8月,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后回国,担任国防设计委员会采矿室主任,1940年6月,与国民政府经济部、财政部共同筹建威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他亲赴黄荆沟,制定向黄公路修筑、一二号矿井开凿、机器设备选购、公司机构设置等方案,为威远煤矿的创办付出了心血,使之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煤矿之一。

郭象豫(1887—1971)河北省大城县人,1921年毕业于北洋大学采矿系。曾任河北大城煤矿、安徽馒头山煤矿矿长,淮南煤矿局副局长,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专员。1940年8月,他被聘为威远煤矿第一任矿长,设计和指挥威远煤矿的设备安装、矿井开凿和机构组建,使煤矿建设顺利进行,于翌年2月正式投产。1943年11月,冯玉祥将军到威远煤矿视察,对郭象豫的工作作风、管理方式及矿井规模颇为赞许,亲题“新天新地新世界”之匾额相赠。

冯玉祥与威煤的故事

1942年,当第一台40马力的蒸汽绞车投入运营时,群山环抱的黄荆沟从此有了机械的轰鸣声。抗战时期,威远煤矿不仅保证了自流井生产食盐所需燃料,也保证了资中各大糖酒厂需要的大量燃煤,从而生产大量作为汽车、飞机的动力燃料——“无水酒精”。同时生产的优质煤大量运往炼钢厂、军工厂制造前方急需的武器,为我国抗战胜利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前苏联工业博物馆,曾展出了一块乌黑发亮、不含任何矸石、重达3吨的长方体煤炭,那就是威远煤矿的优质煤。

1943年11月14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到威远煤矿,进行抗日募捐演讲,矿长郭象豫及矿工们听了深受感动,决定写下每月志愿献金书,演讲当天即收到捐款四十多万元(当时国币)。矿工们后来在食不果腹的艰苦日子里,为抗日救国节衣缩食,解囊捐献,又先后7次为全国节约献金总会捐款一百四十九万多元(当时国币),有力地支援了抗日。

矿长郭象豫从1944年1月24日至12月25日,向冯玉祥将军呈报了14封威远煤矿职工献金数额的书信。冯玉祥听闻威远煤矿工人积极踊跃捐款,深为感慨,于当年2月10日、4月5日、5月4日、6月10日四次给矿长郭象豫写信,赞扬煤矿员工的爱国行为。他曾在信中写道:“贵厂热烈献金之情况至为感奋,全国工厂均能如此爱国救国,则驱逐倭寇还我河山易事也。”

《冯玉祥自传》第二卷“我的抗战生活”第十三章“献金琐记”写道:“这里的矿长是郭象豫,河北省人,个儿颇高,北洋大学(采矿系)毕业生,说话有点沙音。他把这个地方创造成新天新地。原来是毫无人烟的地方,经他的手创造了一个很庄严的新世界。这个人既有能力,又有办法,对国家忠诚极了,无论是长官朋友对他都很信任佩服。经我一次对他们的人员讲话之后,他们就决定了,写了每月志愿献金书。那时候钱值钱,他们每月献二万八千元,头一次献的还不算,以后又陆续有增加。这里完全是机器开采煤矿,为工人搞的种种福利,如洗澡一类事情,办得周到极了。”

为感谢威煤人的爱国热忱,冯玉祥将军为威远煤矿工人亲笔题写了:“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匾额。还专门在威远县城的永盛瓷厂(后更名新新瓷厂,今威远瓷厂的前身)特制了一对碎瓷花瓶送给威远煤矿。花瓶上的题词分别是“驱逐倭寇”和“还我河山”。匾额和其中一个花瓶在“文革”中散失,另一个题“还我河山”花瓶幸存下来。1991年,这只残缺的花瓶在四川省历史文物展览会上展出,海内外观众惊叹不已。现这只碎瓷花瓶成为了川煤集团档案史料馆的“镇馆之宝”。

冯玉祥还为威远煤矿写了一首诗《煤矿》:“黄荆沟,大煤矿,河北郭君是矿长;采煤法,用机器,出品最多少用力;一片大荒山,一片大荒野,变成黄金场,许多好房子,内外皆整齐,一次献五万,每月两万几,数目虽不多,也算不容易,这样大矿有千处,国库一定得接济。冯玉祥民国卅二年十一月作于黄荆沟。”

威煤人的辉煌篇章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威远煤矿曾是四川省四大煤矿之一、重要的优质煤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四川省最早开建的国有煤矿之一,国家重点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企业的特供燃料单位和重要的能源基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1950年冬,工业部部长万里(1990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曾专程来到威远煤矿视察过。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果没有威远煤矿的煤,宝成铁路的蒸汽火车就翻不过秦岭,重庆的炼钢厂就炼不出合格的军工所需的好钢。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日本政府派人到中国,利用中国物资食品匮乏的机会,希望用日本的大米换威远煤矿的矿渣,以一袋大米换一袋矿渣的方式进行。结果,被周恩来总理断然拒绝。据专家分析,估计是日本人曾在威远煤矿的矿渣中发现有稀有元素。

仅1950年至1957年,威远煤矿累计生产原煤246.80万吨,上缴利润1001.50万元,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川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威煤人凭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煤矿事业的执着追求,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自制小型截煤机,1966年送北京参加全国煤炭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成果展览;1970年与重庆煤炭科技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极薄煤层刮头刨煤机,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983年对矿井污水处理技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该技术很快在全国50多个单位推广;1988年研制成功的竖井摩擦绳防坠装置,获得四川省第五届发明展览金牌奖……一项项科研成果,实现了一次次跨跃,创造出了许多奇迹与辉煌,在威远煤矿发展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2013年秋天,开采了74年的威远煤矿,由于资源已枯竭,运输、通风距离过长,设备陈旧老化,已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要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停止了采煤生产。

威远小火车追忆

资威铁路是一条运煤支线,起自成渝铁路资中站,属于成都铁路局运营。1959年动工兴建,1960年修到资中县边界宋家铺站的泥河煤仓(属于威远煤矿),与威远县地方铁路泥河站相连接。从泥河再往北,由于山高路险,改用窄轨小火车直达四川省著名的产煤基地黄荆沟,全长25公里,共有车站3个。窄轨小火车担负着威远煤矿外运煤炭至泥河煤仓(宋家铺站)的使命。

195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立项修建资中宋家铺站通往威远煤矿的小火车铁路——“泥黄铁路”(泥河——黄荆沟)。该铁路全长7.8公里,其中窄轨铁路长7.2公里,轨距76厘米,1961年,先后从石家庄动力机械厂购进十余台762型蒸汽机车,开启了深山沟里开通小火车的历程。

威远小火车,每个车皮载重8吨,铁轨轨距76厘米,时速仅15公里。据相关资料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威煤最鼎盛时期,黄荆沟火车站曾有过10列小火车,每列小火车上挂有20多个货车车皮、5节客车厢和4节平板杂货车,每天运行4至6趟,是威远煤矿近3万矿工、家属和小镇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威远煤矿运输的生命线,前后运行达46年。

威远小火车凝固了几代威煤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辉煌,也是我国煤矿工业革命进程的最好见证。这种762型蒸汽机车,是源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技术的产物,被形象地称“原生态工业革命活景观”、“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小火车轨距,比云南昆河铁路(昆明至河口)的“米轨”还窄24厘米,只有标准列车轨距的一半,被称为“寸轨”。据称世界上仅存两处寸轨蒸汽小火车,另一处是乐山犍为县嘉阳小火车。上世纪90年代,当英国人得知消息来此参观时,运行中的袖珍蒸汽机车让一行人激动不已,当时就提出了要全部购买的要求,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进入21世纪,762型蒸汽机车更稀有,为亲眼目睹铁路史上的“老古董”,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友人,不远万里纷至沓来,摄影留念。一个英国人要出2000美元买机车头上的厂标,就是车头上有石家庄动力机械厂几个字的那块标牌,好在矿上没有卖。如果卖给外国人,让中国的厂标在西方国家的某一个博物馆展示,那真是威远小火车的悲剧了。威远小火车和嘉阳小火车都是石家庄同一个厂生产的,嘉阳小火车的水箱改装过,不是原汁原味了。而威远小火车都是原装,水箱没动过,维修换的零件也是石家庄本厂的。

已开采70余年的黄荆沟矿井,随着岁月的流逝,煤炭资源枯竭、产量锐减,仅能勉强维持一天一车次的运力。从1997年开始,该铁路连年亏损,且这种小火车及其零部件早已停产,正常保养十分困难,2007年6月,威远小火车只好停止运行,窄轨也开始全线拆除。小火车停运后,为了保留威远泥黄铁路使用过的762型蒸汽机车这个物证,威达公司(威远煤矿)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花费一年多的时间,重新修复已超期服役近20年的两辆762型蒸汽机车,随同保存有载客车厢2节,运煤车厢4节,一辆报废的蒸汽机车,站内铁路线500米。

2006年,黄荆沟小火车及泥黄窄轨铁路,被威远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列为内江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被四川省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内江市三个优秀工业遗产之一(另两个为四川银山糖厂即原资中酒精厂、威远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威远县政府与川煤集团威达公司(原威远煤矿)达成共识,政企联手保护小火车,作为当地旅游资源,为世界保留这一特别的风景。

(本文图片由宋国英搜集提供)

新闻推荐

威远县碗厂镇:抓好危房改造 办好民生实事

(杨茂胜)今年以来,威远县碗厂镇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宣传、严格程序审批、狠抓督促监管入手,改造农村危房,办好民生实...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