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立足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代表委员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建言献策

内江日报 2018-02-05 09:54 大字

防范化解

重大风险

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稳妥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强化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平稳发展。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债务限额管理,有效化解存量债务。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重点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代表建言

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化解金融风险

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威远县支行行长 曾茜

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

要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优良的舆论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政银企互动环境,增强地方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强化信贷市场培育,通过对企业个性化服务等,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强化司法维护金融债权,助力金融风险有效化解。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行为;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定期分析研判金融风险,助力金融回归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人大代表、内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陈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食药监部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作出贡献。

一是抓创建,启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创建力度,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店创建活动。二是健机制,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四有两责”,强化部门协作。三是夯基础,落实乡镇街道政府责任,强化网格化监管。四是防风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整治。五是强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

市人大代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李可为

安全生产,重如泰山。要坚决落实“六个治安”工作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着力抓好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

积极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探索绘制高危行业企业及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持续推进“打非治违”行动,实行“带着专家查、带着执法查、带着媒体查”机制,打好监管执法、联合惩戒、媒体曝光“组合拳”,实现“惩治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

委员心声

全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市政协委员、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刘其柱

当前内江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

要充分认识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重要性,以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平安和谐内江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把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纳入领导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常识,提升百姓食药安全意识

市政协委员、市食药监局副局长 付彬

食品药品安全与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食品药品相关话题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如“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更是让朋友圈“谈食色变”。因此,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让老百姓掌握一些基本的食药安全知识,提升辨识谣言的能力。

由于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相关专业人才匮乏,需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确保全市食药监部门相关专业人才比重适应工作需要。

多措并举,降低财政金融风险

市政协委员、市财政局债务金融科科长 孙小杰

降低财政金融风险,需要进一步制定金融债务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金融举债乱象,杜绝项目增资随意性。

具体说,就是要把好关口,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增收节支,积极偿债,降低风险。一方面,调动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从税收、资产、土地着手,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应节约日常开销,控制项目支出。通过增收节支,及时偿还债务,降低财政金融风险。

切实抓好

精准脱贫

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确保88个贫困村退出、25349名贫困人口脱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68人。深入开展“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22个扶贫专项方案。实施“雨露计划”“栋梁工程”,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落实“十免四补助”“八个百分之百”等政策,继续向贫困群众提供免费健康体检,确保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确保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扎实开展精神扶贫十大行动,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狠抓移民后期扶持,全面完成贫困移民解困任务。强化“回头看”“回头帮”,巩固脱贫成效。

代表建言

***,要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

市人大代表、隆昌市金鹅街道党工委书记 黄泽金

***,一定要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产业扶贫的“精度”决定着扶贫效果。

当前,金鹅街道正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按照“田里稻渔”的思路,高速度推进“万亩稻渔工程”,加快建设万亩生态稻渔、生态稻虾、生态稻鸭和生态稻蛙,努力建成“稻鱼满仓”的“中国西部鱼米之乡”;按照“土里果蔬”的思路,高质量发展“万亩优品柑橘”,加快建设以“爱媛38号”为主打品种的高品质“万亩优品柑橘”,努力打造“中国红美人之乡”;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浙江大学合作,高标准规划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柑橘小镇”,走一条可持续的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精准施策,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市人大代表、资中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 谢正平

抓好精准脱贫,首先帮扶措施要精准。要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缺啥帮啥,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同时,项目资金要统筹整合。要有机整合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等项目,统筹整合22个专项扶贫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倾斜力度,发挥整体效益,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要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围绕贫困村退出、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围绕贫困户产业增收、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医疗救助和内生动力激发等方面下功夫,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让贫困群众时时看到党员身影

市人大代表、隆昌市渔箭镇石庙子村党支部书记 刘时友

要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头脱贫致富,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旗帜和标杆。要组织贫困地区党员结对联系贫困户,为贫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贫困群众时刻能看到党员身影、感到党的关怀。

当前,还有少部分贫困户坐在家里等送小康,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放。对此,要扎实抓好宣传教育,搞好精神扶贫,在群众中树立主动脱贫自豪、勤劳致富光荣的思想,引导群众靠勤奋、靠劳动、靠脑力脱贫。

委员心声

多措并举,扎实做好***

市政协委员、市中区政协主席 黄文勇

***,重点在“准”。

首先,扶贫对象要准,帮扶措施要准。扶贫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为确保扶贫工作成效,要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因病、因残、因智,还是缺资金、缺技术?然后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帮助其脱贫致富。最后,脱贫要准。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能光靠政策帮扶脱贫,要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帮助其掌握一定的就业技术或创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实现真正脱贫,稳定脱贫,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

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标准

市政协委员、隆昌市委常委 唐浩然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为有效改善农村贫困户居住条件,切实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全市上下不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广大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力度,提高建房资金补助标准,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住房的补助标准,让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建得起房,住得起房,改善居住条件,保障住房安全,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鼓励贫困户创业,依靠自身力量早日脱贫

市政协委员、四川省西南环保科技防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高书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可以鼓励有创业意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户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实现贫困家庭早日脱贫。

推行各种政策鼓励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返乡创业,投身家乡产业扶贫行动。为其提供资金及政策支持,拉动家乡经济增长;同时也为贫困户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着力推进

污染防治

持续实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81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内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威远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资中经开区污水处理厂、隆昌经开区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项目,确保内江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建成投用。打好蓝天保卫战,编制实施《内江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大力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控秸、治车”五大工程,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2.9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74.4%。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中心城区4条黑臭水体整治,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县级以上城市和乡镇现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100%和75%。打好净土保卫战,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力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系统整治“10+2”行业性(区域性)环境问题。对2个县(市、区)开展市级环保督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代表建言

倡导水生态文化,狠抓生态建设与保护

市人大代表、隆昌市水务局局长 肖前宏

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就在于水污染防治。要进一步推进河(库)长制工作,围绕“六大任务”,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五小水利、渠系配套等节水工程,推进向家坝灌区、水库建设等水源工程;继续深入实施河库“清水工程”,全面摸排、治理入河排污口,开展河库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引导社会资金以PPP等模式参与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以“生态补水、生态修复、清淤疏浚、堤防建设”为主的河库连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逐步实现“河畅、水清”的目标。

建议狠抓生态建设与保护,积极倡导水生态文化,提高全社会水生态文明意识,让水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狠抓环保问题整改,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查组、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和省环保综合督察组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照单整改、对账销号。

让环保严监管成为新常态

市人大代表、威远县政府人大政协联络办主任 雷自立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建议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并形成制度化的严格治理体系,让环保严监管成为新常态。要全面强化环保宣传教育,营造全民环保良好氛围。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和环保科技攻关,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各地居民区垃圾分类设施形同虚设,能变废为宝的垃圾并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希望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分类的意识,并积极分类投放。同时,希望严格落实“禁塑令”,向群众传递减塑、低碳的环保理念,使更多的商家也响应“限塑”行动,从而从源头上消灭“白色垃圾”。

改善城乡环境,党员干部要带头

市人大代表、威远县连界镇党委书记 桂雄

当前,要高度重视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通过大力实施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养成良好习惯。

同时,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持续实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坚决守护好内江的碧水蓝天。

委员心声

实施系统治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市政协委员、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何超

近年来,党和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举措空前强硬,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显著。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治理目标,集中体现了市委部署和人民意志。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跨越;实施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力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实效,重点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关乎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培育绿色增长引擎,倡导生态消费意识

市政协委员、内江经开区纪工委书记 钟华

近年来,内江市狠抓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不同步、环境保护意识与生态建设不统一等问题。

切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切实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新引擎,从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助推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大生态教育力度,加大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是每个公民应有职责的教育力度,特别是提升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等无度消费。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市政协委员、资中县委常委 邓方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水资源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全面提高内江市的水体保洁和污水处理水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源头控污和末端治污相结合,不断推进治污体制机制改革,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大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乱排污水的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对污染水资源的处罚要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

(本报记者 徐静 邓婉蕾)

新闻推荐

2018年度典型人物特别奖

吴俊寰男汉族1986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内江市公安消防支队威远县大队凉风路中队特勤分队二班班长、威远县镇西镇人民政府专职消防队队长。入伍15年来,他先后在多个基层中队服役,凭...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