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籍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张珊珊: 舞蹈 让我学会感恩
张珊珊表演《孔子》张珊珊和舞伴在排练
◎ 内江全媒体记者李静
2018年内江市第二届百姓网络春晚活动开展在即,所有参演嘉宾均进入了紧张排练中。
内江籍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张珊珊,自去年在内江市第一届百姓网络春晚上表演独舞《熏香》,并获得一致好评之后,今年将第二次登上内江市百姓网络春晚舞台,和搭档张超一起,为家乡人民演绎新的舞台精彩。
1月19日,记者联系了张珊珊,了解了这位内江籍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排练情况和她成长背后的故事。
紧张排练
回馈家乡人民
“音乐已经做出来了,现在,我们正利用每一个休息时间编排动作,进行舞蹈排练。”晚上约十点,刚刚结束排练的张珊珊回到房间,接通了记者的电话。
张珊珊告诉记者,在2月8日2018内江市第二届百姓网络春晚舞台上,她将和哈尔滨籍舞蹈演员张超一起,表演双人舞《花好月圆》,希望通过表现新年里一对新婚夫妇相依相爱的情景故事,将美好的祝愿送给大家。
张珊珊的搭档张超,31岁,同样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他,已经有20年的舞蹈经验,是张珊珊的老搭档,私下也是好朋友。从来没有来过内江的他,多次听张珊珊提及内江的美食、美景、古文化,他表示,早就对内江向往已久,期盼着早日到内江,为此,他一直在紧张地排练舞蹈,希望能给内江人民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把国际化舞蹈奉献给内江的观众,这也是姗姗一直以来的愿望。”张超说。
正如张超所言,这些年,张珊珊的事业重心越来越向家乡靠拢。尽管在外多年,全世界奔忙,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家乡有需要,她就会回家乡参加表演。
2017年1月17日,刚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剧院大卫·寇克剧场和华盛顿肯尼迪剧场结束演出的张珊珊,立即赶回内江,在2017内江市第一届百姓网络春晚舞台上,为家乡人民带来了独舞舞剧《孔子》中的舞蹈《熏香》。
张珊珊说,她希望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家乡热爱舞蹈的小朋友,普及国际化的舞蹈艺术。“其实,我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感恩家乡,如果没有家乡,没有家乡人的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张珊珊说。
家境贫寒
得资助苦学舞蹈
1992年,张珊珊出生于内江市威远县的一个工人家庭。小学二年级,她被选入了学校舞蹈队,开始学习舞蹈。那一年,她八岁,跟同龄人相比,算起步比较晚了。但凭借课余时间的努力,她在舞蹈队逐渐拔尖。9岁多进入威远县文化馆艺术中心学习,老师看她身体各方面条件比较优秀,鼓励她往专业方面发展。
当时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并不赞成张珊珊学习艺术,更希望她学好文化课。就在张珊珊十分沮丧,甚至准备放弃的时候,威远县文化馆艺术中心创始人焦玫鼓励她继续学习舞蹈,并免去了她在艺术中心的一切费用,舞蹈生涯才得以继续,在2003年考入四川省舞蹈学校。
从一个小县城走入大省城,张珊珊才发现自己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在四川省舞蹈学校的六年学习生涯,为了缩小自己与尖子生的差距,她只有付出比别人加倍的努力。平日里,起得早,睡得晚;周末,别人在休息,她照常练功,没有多余的时间玩耍。
在练舞的过程中,张珊珊无数次摔伤、扭伤。一次,她练习前空翻,落在垫子上时,一不小心把一只脚的大拇指弄伤,如果动手术,势必会耽误学舞的进程,于是,她选择了不动手术的保守治疗,但也因此留下了后遗症,大拇指的一截骨头变得略微畸形。
“还好并不影响我跳舞。”张珊珊没有埋怨,反而有些庆幸。
在张珊珊眼里,不经历伤痛,是无法蜕变成一位优秀的舞蹈演员的。十余年的舞蹈生涯,她一次又一次受伤,旧伤还没复原,又添新伤。
正是因为她的吃苦耐劳,厚积薄发,才从中等生一跃成为班上的尖子生。2009年,喜欢传统文化的她成功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古典舞表演班,当年,这个专业仅面向全国招收9个人。
世界巡演
为国争光很自豪
2013年7月,毕业季。张珊珊和舞蹈学院的很多学生一样,报名参加了中国歌剧舞剧院,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舞台,她为此作了精心准备。张珊珊经过初试、复试、三试,发挥稳定,成功考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
四年来,张珊珊已经演出了几百场舞剧。
“这些年,一直在全世界各地演出,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牙买加等,已经有两年没有在家乡过年了。”
有时候,时间很赶,张珊珊和其他演员甚至来不及倒时差,就得开始工作。
2015年,张珊珊从北京飞往加拿大演出,早上九点钟到了加拿大,酒店休息一会儿,下午三点钟就进场走台排练,六点多吃饭、化妆,晚上九点半开始演出。
“演出五分钟前所有演员都在化妆间睡着了,还得有人负责把我们叫醒。我们只有强迫自己精神起来,但表演的时候我甚至感觉看不清观众。”
即使这样累,张珊珊也不允许自己在舞台上失误,每一次表演,她都会竭力展现最精神的面貌。她说,在国外演出,代表的就是中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为国争光。“每一次在国外演出,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时,我就感到非常自豪!”
支撑张珊珊的,除了观众的掌声,还有焦玫的鼓励。每当张珊珊觉得特别累,或者遇到特别紧张的表演时,她就会跟焦玫倾诉,焦玫总会不远千里去看她,“她在舞台下,我内心就有力量,能够支撑我整场表演。我想让她看到我的成长,成为她的骄傲。” 张珊珊说。
勤工俭学
登上国家大剧院
进入北京舞蹈学院,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伴随而来的还是经济困难。说到这里,张珊珊特别感恩威远县文化馆艺术中心的老师焦玫,“她对我很好,不仅私人拿钱供我上学,还时常在精神上给我鼓励。现在,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如同母女一样。”
得到焦玫的帮助,张珊珊有了前进的动力。“一定不能辜负焦玫老师的期望。”她这样告诉自己。
在全新的环境里,张珊珊开阔了眼界,对新事物产生了很大兴趣,她发现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优秀的舞蹈演员很多,她们不仅仅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外语水平、口才、交际能力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而这是自己所欠缺的。
于是,她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强各方面学习。这些学习,需要大笔的花费,远远超出她的家庭承受能力,她只有在学习之余,勤工俭学。
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知道她的难处,经常会带着她参加各类演出,获取报酬;有人要请家教,大家也会积极推荐张珊珊去;课外,张珊珊还常参加各类商演,补贴自己的生活费。
“起初,我主课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好在舞蹈课上比较亮眼,还拿了国家奖学金。因此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帮助,到大学三年级,已经在班上拔尖了,开始担任舞剧主演。”
2011年11月3日,这是张珊珊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日子。当天,她第一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第一次主演舞剧《丽娘》,受到了一致好评,开启了新的人生转折点。
“从9月开学后到演出前,只排练了一个多月。每一天上完课,我就全身心投入这部剧的排练当中,既兴奋又紧张,我永远忘不了那种感觉。”
这次之后,张珊珊接到了江西的一个演出邀请,之后,邀约越来越多,她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舞台经验,变得坚强、自信,更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新闻推荐
“他请我喝威远羊肉汤,我带他吃乐山麻辣烫。这是2014年我退伍时和他的约定,但3年来,我每年几次到威远看他,他却一直来不了乐山,只因为他在专职队太忙,走不了。”1月22日上午,曾经的战友何威回忆起和吴俊...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