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内江日报 2022-03-25 01:47 大字

内江市第四小学 钟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普及,信息化课堂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但日常课堂教学的现状是:

其一,教师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演示工具,教学课件成了图片、动画和影像资料的大杂烩,而作为学习主体对象的学生,课堂活动也只是听与看,没有课堂互动的机会,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

其二,教师忽略了“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探究的过程”,课堂上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制作好的课件程序上来,一切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着屏幕转,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吃力。然而,这些看似热闹的教学活动,却是机械、形式上的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是一种现代化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模式。

化抽象为直观,展示动态的生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学科性特征所必然要求的那种逻辑抽象过程。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逻辑抽象的能力、兴趣都不是那么强,甚至还很差,这是由他们的心理成长规律、社会经验、知识修养等不足产生的自我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在主动有效课堂的追求下,要善于化抽象为直观,创设虚拟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学习规律。

以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为例,既要让学生理解“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让学生明白“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还要学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数学问题,而这又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以学生生活实例为题材,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小红和小明站在线的两端(两个动态的人物),然后两人同时从两地迎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显示相遇)。在行进的人后再出示一条蓝色的线段,然后将行进的路线图转变成规范的线段图。通过多媒体生活的场景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了“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将数学知识置于生活场景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中,关于1时=60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学生对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只知其结果,不知其所以然,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设置动画来使知识直观化,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理解。通过设置龟兔赛跑的情境,将钟表具化成12棵树,作为龟兔赛跑的路线,接下来设置动画时间使得龟兔赛跑时间一致,而跑得快的兔子跑了一圈(60分),跑得慢的乌龟只跑了两棵大树的间隔(1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注重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如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但应注意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取材相适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如:教学三年级《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需借助利用PPT动画演示“周长”一词之意,让学生感受环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然后出示图形,揭示其特征,测量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即可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再拓展到凹凸图形,利用PPT的图形变化演示,让学生感知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变化特征,使初识图形周长的三年级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线条平移,使学生直观感知到长方形和凹形图的周长不能和凸形图周长相等。

通过图形线条的平移变化,既解决了学生图形变化的困惑,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其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层推进的PPT课件动画展示,有图形的变化动画、有动态的视频演示。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中,创设情境环节,通过“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场地布置,添加上相应小鸭子听音乐的趣味图片以及《六一儿童节》歌曲放映,结合学生看、听、感受、想象,能够有效增强“六一”的节日气氛,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融入有规律的教学情境中去,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应注重学生数学的思维发展。

数学是研究存在的和思想的现实或关系本质的科学。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首先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并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类与比较,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纳与抽象,对性质和规律的运用等等,都是思维的过程。

人是通过深入地思考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并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的。人的数感、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数学运用能力等,都是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效融合,让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形成良性过渡。如: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时,先引导学生用不同长度的若干小棒,搭一搭,哪种小棒能搭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搭成三角形?可能有些学生的操作无法完成,这时如果能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小棒搭三角形的过程,就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搭建三角形的几种可能,明白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

但是,动态课件模拟实验绝不能替代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动态课件演示不能替代学生的直观想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去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四、总结

信息化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从服务角度而言,是适应时代要求下的教育教学方式革新过程而来的。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不仅利于教学过程更生动、更逼真、更情感化地外显展开,更是基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上的教学效率的提升。

当然,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型、服务性手段,其运用之适当否,有必要否,如何运用等问题,取决于师生双方对于知识教学的具体情境,不可作出某种硬性论定判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追求“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求老师善于先挖掘、把握学情,做好教材分析,在学生最需要,知识情境最适合的课堂中,积极地、创新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则学生学习不仅主动进取,更有其后继学习的创新意识。

新闻推荐

四川内江田园春色美如画

漫步花海竞相绽放相映成趣记录美景苗木基地点缀其间洁白如雪全景图一枝独秀编者按:近年来,内江深入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