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评论
◇内江市五职中 周记东情
【内容提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要在美术课程中合理并有效的评论学生美术活动中所展现的各方面能力。“评论”作为美术课的重要环节,往往被我们忽略。有效的评论能调动学生艺术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本文就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评论,进行了探究及介绍教学的相关经验。
【关键字】中学美术欣赏评论“评论”教学探讨
一、师生探讨,让学生成为欣赏评论的主体
1. 教师主讲点评,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评论”的建议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论”,自我评论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评论方式。今天的教育主要任务已不能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与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我们一般都习惯评论别人,而忽略自身的优缺点,学生的认知就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这种现象是可以通过从小教育的潜移默化而改变的,自我评论作为一种有效的评论手段,近年来被我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中。
2. 老师与学生互动。
传统的教师评论的教学手段,我根据情况也会使用。
有时我采用让完成作业较早的学生将其作业贴到黑板上,老师从中选出典型作业,以这些作业为例进行先评。在评论时结合实物投影演示,放大或对比给同学看,讲给全班学生听,最后让学生评。这样的好处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己努力学习和帮助他人学习的双重责任感,以及锻炼学生对评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看到黑板上或屏幕上的作业自然会和自己的进行一个对比。自我满意的同学,会期盼同学的认同与赞许;反之,自觉的完成差、效果不好的同学会从中获得点启发或一点上的肯定,他会积极地投入到再一次的创作中去的,学习兴趣不会降低。在相互评论中学生会从甄别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点、优点与不足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3.欣赏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评论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作品完成后的评论。学生回答问题后、完成小练习后、课堂活动后、小组交流后、课堂互动后……都是评论的好时机,合理的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有效评论,能及时反馈教学活动后的信息,因为儿童都有得到及时肯定的心理需求,这时的有效评论能调动学生的艺术情绪,活跃课堂氛围。
4.老师主要评论、小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业的完成快慢速度不一,教师可以让同学把完成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既可激发期盼评论的心态,又起到督促作用来抓紧时间完成,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对典型的作品要从“作业要求”的完成上和学习的态度上,以及画面中的造型、色彩、肌理、构图、明暗等方面予以评论。而不是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论标准。这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用四个字点出了教育的精粹就在四个字“因材施教”。为了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用“放大镜”找优点,差中寻优、沙里淘金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不放过画得好的一条线条、一块颜色、有创意的材料与构思。
三、从不同美学来欣赏评论标准。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多种评论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评论欲望与兴趣和能力。我还根据每节课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或综合或交叉使用下面一些讲评方法。
(1)在评论中把学生评论的成功例子、好的想象、好的技巧、有创意的做法,集中起来进行讲评,让学生分析借鉴吸收;
(2)根据评论作业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比如:画面主体物小、色彩单一、透视不合理、形象不突出等方面的不足。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进行讲评;
(3)是在纠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练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现代的教学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强调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和谐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评论形式和内容,有助于融入品格教育等素质教育。中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评论,让教学过程更加完整。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邹蕾)“孩子不仅学到了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还对古诗充满了浓厚兴趣……”10月27日,回忆...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