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诗人与酒

内江日报 2021-09-21 01:18 大字

◇内江一中刘玲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浪漫豪放。李白尤爱酒后作诗,“李白斗酒诗百篇”是杜甫诗《饮中八仙歌》中家喻户晓的名句。

我们从古诗和其他史料中不难发现,古今中外的诗人大多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后挥毫赋诗是诗人们乐意为之的风雅之事,仿佛酒真的能点燃才思、催发诗情。在饯别接风、同欢共贺等各种宴席上,酒更是营造氛围、推高兴致不可或缺的佳品。古代才华横溢的文人们也赋予酒许多雅称,如“琼露”“绿蚁”“流霞”“欢伯”“醇醪”“钓诗钩”等。仅看这些雅称就令人垂涎欲滴,即使不善饮酒如我,也极欲品尝,体验它们到底是怎样的仙液。

得志共友醉,失意自斟酌——爱酒几乎是诗人的共性,正如他们爱诗一样。以《饮中八仙歌》为例,杜甫在诗中描述了包括李白、贺知章在内的8个人酒后不同的举止神态(另6人非诗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像坐船般,竟坠入井中睡着了,酒量明显不在线(那口井应该是没什么水的枯井,不然知章早被淹死,我们也读不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样的好诗了)。

李白酒量简直暴击式碾压贺知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喝酒后文思泉涌,写诗百首那是小菜一碟,而且傲气到连皇帝也不理睬,还在万岁爷面前称自己是“酒中仙”,只差没叫皇上向他行礼参拜了,诗仙的傲娇和风骨果然常人难以复制。李白好酒世人皆知,一首《将进酒》把他的酣畅酒兴、快意诗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为那杯中物,再贵重的东西也可以舍弃。也许在太白眼里,人生唯美酒与诗词不可辜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夜晚独自一人时,就邀月对饮,诗仙自有别出心裁的花式饮法。

杜甫写别人喝酒写得细致传神,其实他自己对酒的钟爱丝毫不逊李白。杜甫在成都郊外赏花时写过《江畔独步寻花》组诗7首,4次成功“请”出酒在诗里高调亮相。其一,“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杜甫觉得自己独饮没劲,想找邻居陪酒,遗憾那人早就出去买醉了。其二,“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诗圣在此表达了小小的得意:虽然华发丛生,但丝毫不影响我畅快地饮酒作诗。第三首中“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两句表明,杜工部认为美酒应当是他一生幸福生活的“标配”。第四首“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代文人娱乐活动的信息,他们在享用琼浆玉液时,还唤来佳人于筵席上献舞——高朋满座,美酒佳人,轻歌曼舞,堪称视听盛宴。虽然那时的诗人们不具备玩微信、刷视频、打游戏、看电视的条件,但他们的娱乐活动也可谓丰富。此外,杜甫其他诗中还有不少涉酒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等都是广为传诵的佳句。

大文豪苏轼也是美酒发烧友。“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抒发了他的洒脱超然、诗酒人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展现了诗人的极兴畅饮、胆气豪情;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中秋节欢饮达旦,大醉后才思爆棚的千古绝唱。苏轼除了和弟弟苏辙、普通文友、哥们儿喝酒外,还常和脱离红尘的宗教界朋友品酒对诗。他在杭州时,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尤其和高僧佛印最为要好,他俩经常聚在一起饮酒吟诗、品尝美食、玩笑逗乐(由于和苏东坡这样的美食家走得很近,佛印早把出家人的清规戒律丢到脑后了)。有一次,佛印做了东坡爱吃的烧烤猪肉,等待他来享用,不料未等到东坡本尊,就被人偷吃了。于是苏大诗人作了一首小诗戏谑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苏轼和佛印之间的很多趣事流传于世,让世人知悉了诗人丰富的个性,他们既散发出高雅超脱的光芒,也不乏普罗大众的烟火气息。

白居易也是不折不扣的酒之“迷弟”,他还把喝酒这样的俗事描写得别有情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你看,他家新酿的米酒香气扑鼻,红泥火炉炉火正红,虽是日暮雪天,但与友人围炉而坐,饮酒叙旧,内心仍感温暖明亮,简直不要太惬意——他们的情状是对“活在当下”最好的诠释。在《晚春沽酒》里,白居易不惜花费笔墨,细述喝酒之于他重于穿衣骑乘: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乐天为了凑钱买酒,把衣服典当了,马也卖了,好不容易买到酒,当然得尽兴。结果喝了个酩酊大醉,因无马可骑,只得带着醉意走路回家。白居易对酒的酷爱倒和李白有得一拼,为了过酒瘾,两位大诗人都不惜卖掉骏马和衣服。众所周知,马可是古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无马寸步难行。他俩就不怕被夫人痛骂败家吗?

男士爱饮酒,多半与雄性荷尔蒙有关,毕竟只有烈酒堪配满腔雄风。然而我们可爱的美女词人李清照也对酒情有独钟,还每每喝醉,难道酒真是“钓诗钩”吗?能“钓出”沉入诗人心海里和隐匿于天地间的好诗妙词?根据李清照的数首词,可以把她的醉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微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得少,且是低度酒,身子都没喝热乎,禁不住晚风急袭;第二级,半醉,“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喝得大抵到位,半醉半醒,开始有点言行无状,学小姑娘摘花插在头上,还叫花儿别笑她臭美,哀叹春尽人老;第三级,大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先是醉得找不到回家的路,然后酣睡一夜,仍余醉未消。这是喝了多少啊,七八个小时都没醒。讲真,易安居士很多时候喝酒是为了排遣心中愁绪和挥之不去的相思之情。她和丈夫赵明诚鹣鲽情深、恩爱有加,后来,赵明诚却遭人陷害而病逝,剩下没有子嗣、孤苦伶仃的李清照。她满腹愁怨无人可诉,无奈借酒浇愁。连曹操那般世间少有的枭雄都吟唱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愁时尚迷信酒的魔力,何况柔弱女子李清照。

历代诗人大多爱酒,但在不同年纪、不同境遇时,他们的饮酒风格却千差万别。孟浩然是“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惯于晚上把酒临风,宁愿醉后赏花,也不屑入朝做官,看君王脸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满含诗人王翰对大唐将士们杀敌报国、不惧死亡的赞颂——在奔赴战场前夕,战士们从容地喝着甘醇的葡萄酒,即使醉卧沙场、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莫非王翰也参与喝酒上战场了?他当然没有,顶多是个“战地记者”。“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欣赏襄阳令人陶醉的好风光,表示要在赏景的同时,陪同地方官酣饮,这是最率性快乐的饮酒风格;欧阳修在洛阳赏花时,“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我仿佛看见一位白衣飘飘的俊逸青年,在和风中同春天碰杯,只有欧阳修这等文人才有此类风雅饮法;辛弃疾在受到排挤打击、无法实现收复中原的壮志时,写下“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 ,虽不得志,诗人还是和朋友开怀痛饮,借酒酬谢风月景色和友人关怀,而不愿让离别的歌曲深化他的愁情,正如韩愈诗云“有酒不饮奈明何?”稼轩不愧是抵抗金兵、沙场杀敌的硬汉词人,一点打击还不至令他吁叹沉沦。

从古至今,酒都是一种风靡世界的饮品。细论了中国诗人对酒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再挑选几位与酒情深缘厚的外国诗人趣谈一番。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中有这样两句:在万千欢愉的约束里我感到了自由的拥抱,你不断在我瓦罐里满满地斟上不同颜色不同芬芳的新酒(那斟酒的一定是个美少女)。老泰久受约束,偶尔自在畅饮清丽少女斟上的芬芳新酒,让他感受到被自由拥抱的欢欣,据此大致可以推断泰戈尔对酒的爱有几分。“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花之歌》中优美的诗句,他一边饮朝露作酒,一边欣赏小鸟的歌唱,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英国伟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说:酒——以水的状态流淌,以火的性格燃烧。莎翁在告诫世人要像浓缩了时光的老酒一样,外表温柔,内里刚强,不能摧折却可以接近。据记载,莎士比亚就是在52岁生日当晚,同两个朋友纵情畅饮,3人似乎喝过了头,可能莎翁又受了风寒,因为随后他便发高烧,当晚不幸与世长辞。莎士比亚和酒可算“过命之交”了。

“七彩旧梦妆午夜,一朝对饮震心铃”,领略了诗人们多彩的诗酒人生,我无比艳羡,于是东施效颦,饮一杯甘甜的金波,恣情写下慰藉自己半生的诗句。

新闻推荐

郑莉在内江会见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一行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段春秀)9月17日下午,市委书记郑莉在内江会见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北京新...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