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当先,市一医院迈进全国先进典型行列 市一医院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纪实
开展无痛支气管镜诊疗
医院志愿者为市民服务
为老人提供人工服务
2021年1月21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简称市一医院)作为2018-2020年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单位,被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这也是继2020年全国改善医疗服务擂台赛总决赛后,市一医院再次与国内标杆医院出现在同一荣誉榜上。
在通报表扬中,市一医院成为了“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举措的全国先进典型医院之一。那么,“一卡通”是什么?它在改善医疗服务上有什么作用?市一医院还有哪些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近日,记者走进市一医院一探究竟——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晓凤 文/图
“码”上就医方便又智能
2月5日,市民王琴在市一医院就诊时,通过“健康内江”APP打开了自己的健康码,并扫描自助挂号机完成挂号。比起往常排队挂号,时间缩短了两倍。
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标准、面向城乡居民发行的诊疗卡,能够统一标识居民的“健康身份”、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通用,并作为居民安全获取医疗健康服务的统一授权凭证,能够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应用协同,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根据《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2020年,内江市启动了患者就诊“一卡通”,该项工作被列入内江市政府2020年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
2020年1月,市一医院与市卫健委、银通金服等多方沟通协调,进行项目接口改造、数据对接、自助终端机调整等前期应用环境改造。
同年5月,依托市卫健委、医院自媒体等宣传平台,通过印发宣传单、摆放宣传展架、提示标语、LED大屏循环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在门诊大厅、挂号处及每层楼的宣传展窗等显著位置对居民电子健康卡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多渠道宣传。同时每日派2~4名工作人员到门诊现场指导患者及家属下载“健康内江”APP,介绍用途及使用流程、注意事项等。
自2020年6月起,市一医院全面停发原就诊卡,正式上线“居民电子健康卡”,实现患者扫码就医。
患者就诊时,通过“健康内江”APP上进行预约挂号、门诊缴费。不熟悉手机操作的患者也可在门诊大楼一楼大厅内的自助终端机前现场申领居民健康卡二维码、挂号缴费。完成挂号缴费后,即可进行就诊、检验检查、自助机取号、检查报告打印或手机端推送、缴费、取药等一系列就医环节。对于无法申领健康卡的老人,医院志愿者会帮助他们申领并打印纸质健康卡。
市一医院信息科副科长吴选飞告诉记者,有了电子健康卡,患者不再重复办卡、就诊流程更清晰、跨医院信息实现一卡共享,就诊满意度大大提高。
据统计,市一医院自2020年6月启用居民电子健康卡以来,截至目前累计申领注册152298张,也是全市申领和使用健康卡最多的医疗机构,患者真正实现了挂号、就诊、缴费、取药、检查报告查询打印、健康档案、健康管理等“一卡通”,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
根据市一医院医务科统计测算,居民使用健康卡看病,门诊患者到院后平均就诊等候时间为21.91分钟,比之前缩短了一倍多。目前,全院通过健康卡实现预约就诊率96.1%。
对就诊的患者来说,“扫码就医”有效解决了挂号缴费、候诊、取药等时间太长的问题,“一码通用”更消除了“一院一卡、重复办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堵点”。
MDT模式精准又高效
2021年2月20日,市一医院成立了垂体瘤MDT团队,成为全院第16个MDT团队。当天,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科、眼科、病理科专家联合会诊,针对两例垂体瘤患者病情开展多学科诊疗讨论,并为患者制定了手术方案和后续诊疗方案。
2020年4月,随着疫情防控逐渐稳定,市一医院多学科诊疗逐步恢复正常,肺小结节MDT在疫情后重新开诊。当月,MDT团队共同为3位预约患者会诊,并给出了综合治疗方案,解决了肺小结节患者的困扰。
2019年3月21日,在市一医院第五期感染性疾病MDT研讨会上,医院感染性疾病MDT专家团队、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医师共计70余人,围绕一例肝移植术后感染病例展开了讨论。后经老年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放射科、药剂科等科室专家多方讨论与交流,最终为该例患者量身定制了科学、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那么,MDT到底是什么,它的存在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市一医院医务科科长赖成虹介绍,MDT是multidisciplinary diagonosis and treatment pattern的缩写,意为多学科协作诊疗。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跨学科综合讨论,提出诊疗意见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它是一种规范、领先的诊疗模式。
赖成虹告诉记者,多学科协作诊疗是一种新的诊疗模式,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不仅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平台,有利于实现医患共赢。
记者了解到,2018年,市一医院率先在市内规范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先后开展了12个病种的住院MDT和4个病种的门诊MDT,已累计为100余例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综合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2019年9月,医院选送的“实现‘多快好省’助力‘健康中国’着力推广多模式MDT”案例,在2019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擂台赛(城市类)西南赛区总决赛上,与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多家大型医院“同台竞技”,最终从515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最具价值案例”。
舒适化医疗高质又安全
2020年11月25日,市一医院案例“气道觅踪迹,无痛且先行”,在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擂台赛总决赛上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医疗机构同台比武,最终斩获“持续加强麻醉医疗服务”的“价值案例”和“赛区最佳表现奖”。
开展舒适化医疗服务是市一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适应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开展舒适化医疗是对患者的充分尊重。”市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吴爱玲说,在保障手术麻醉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与镇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舒适诊疗的新需求很有必要。
赖成虹介绍,从2015年4月开始,市一医院开展无痛支气管镜医疗服务,通过设立麻醉门诊等一系列流程改造,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截至目前,医院已累计开展了7000余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据介绍,截至目前,市一医院开展了包括无痛支气管镜、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快速康复(ERAS)、疼痛管理等舒适化医疗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市一医院业务副院长谢晓阳表示,改善医疗服务是一项双赢的行动,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和质量,推进了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16~2020年,市一医院一直致力于“改善医疗服务”,在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急诊能力建设、舒适化医疗、预约诊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也收获了诸多荣誉。
据介绍,市一医院2019年成功申报了国家无痛分娩试点医院,确定了在2020年之前务必要达到药物分娩镇痛率40%以上。由医务科牵头负责药物分娩镇痛的开展,妇产科、麻醉科、绩效部、设备科、信息科协同组建项目组。多部门协同对流程、制度、应急预案、绩效管理、设备采购、HIS系统等环节做了调整,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2020年,该院药物分娩镇痛率为84%,超出预期目标一倍。尽全力解决了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疼痛问题,让女性享受舒适化、无痛分娩。
服务永无止境,唯有用心付出。谢晓阳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没有终点,只要我们坚持在这件事上追求卓越,未来,我们完全有可能成为行业内的一流医院。”
新闻推荐
内江人创作情景诗朗诵《川南渝西,未来可期》 共同的乡音 讲述两地人民深厚情谊
倾情录制◇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龙朝阳文/图“我们是——川南渝西,十城相依的姐妹兄弟!”近日,情景诗朗诵《川南渝西,未来可期...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