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内江三元塔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十三五”期间,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加快建设涵养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城区11条黑臭水体均被改造为生态公园,完成人工造林2.77万亩……从污染防治到景观提升,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将守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甜城大地生动实践。
深入治污
扮靓城市生态底色
“内江的气候宜人,在这里居住我很开心。”来自成都的邹女士,谈起内江的生态环境,不禁竖起了大拇指。2016年她第一次来到内江,如今,她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该市深入推进污染防治。
2020年,内江市生态环境局以夏季臭氧、冬季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为重点,深入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完成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6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等重点项目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车载走航101次;37个工业炉窑、300户“散乱污”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处罚露天焚烧秸秆行为1079起,抽检柴油货车1872辆,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对球溪河等重点小流域实行枯水期水质管控和挂牌整治,整治入河排污口87个,取缔非法码头41个,消除劣Ⅴ类水库108座……
一系列重要举措带来新气象,如今,内江环境质量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内江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34.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7.6%;优良天数328天,同比2015年增加45天;沱江干流脚仙村(老母滩)、球溪河球溪河口、威远河廖家堰3个国考断面水质分别由2016年的Ⅳ类、劣Ⅴ类、劣Ⅴ类改善为Ⅲ类,主要河流全部消除Ⅴ类及劣Ⅴ类水质。
猛药去疴
有效解决环境顽疾
日前,记者在位于东兴区椑木镇的“牛棚子”看到,干净的道路、房屋,绿意盎然的乡村小道……早已看不出这里曾是层层叠叠的“垃圾山”。
据了解,“牛棚子”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曾是西南最大废旧物品交易市场。由于经营品种多、数量大,加上没有治污设施,这里变得脏乱差,“晴天扬尘满天,雨天地面污水横流”是当地村民的真实感受。
针对“牛棚子”片区涉及经营户多、影响区域广、取缔难度大的特点,内江建立了责任到人、倒排工期、定期调度、督查督办、预警提示、销号备案、责任追究7项工作机制,仅用3个月时间,就彻底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40多年的“牛棚子”片区突出环境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不仅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更是在今年,在全省率先将生态环境网格与现有的综治、警务等各类网格进行整合,建立起涵盖市、县、镇、村的四级环境监管网格2261个,实现了生态环境问题和苗头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环境信访数量同比降低42.4%。“十三五”期间,累计解决各类环境问题2230个。
绿色引领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受纯粹的天空蓝、打卡川南大草原、赴一场候鸟之约……冬日的内江,是绚烂的,也是富含生机的。这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亦是近年来内江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象征。
内江是全国老工业城市,是全省唯一将沱江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城市,绿色是保障内江永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如今,内江环境质量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绿色这一抹底色亮起来后,绿水青山带来的经济效应得到彰显。
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工厂2个,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15.8:59.0:25.2调整为2019年的16.8:34.2:49.0。
而今,漫步内江,碧树红花相掩映,青山绿水共为邻。
为守护好“蓝天白云”的金字招牌,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美丽四川贡献内江力量。
(毛春燕 李弘)
新闻推荐
□内江市东兴区中医医院朱正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遇到一些疾病的前期诊断,或者是单位组织的一些健康体检,再或者...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