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安故郡 文化花开 市中区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烙画作品
欣赏书法作品
画烙画
走进市中区,一个个文化美景展现在面前:广场上,美妙的乐曲、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图书馆、农家书屋里书籍报刊琳琅满目,读书爱好者络绎不绝;校园里,书法、国画等兴趣课颇受孩子们欢迎……
◇曹德强文/图
市中区,千年古郡,丰饶厚土中的文化基因犹如种子的力量,结出累累硕果,放出耀眼的光芒。
12月4日,笔者走进白马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大厅,被这里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大厅周围的墙上挂满书画爱好者的作品。
“在这里,我们以笔墨会友,交流书画作品,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弘扬了传统文化。”白马镇书法协会会员刘怀书介绍,“每年重要节日期间协会要在恩波广场举办书画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还会定期举办书画培训班,培养孩子们对书法、美术的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如今,白马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已成为该镇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是文化传承交流和群众享受免费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
“作为基层文化阵地,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为当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服好务,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保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白马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周丽说。
这些天,市中区凌家镇牛角田村第一书记陈露很高兴,因为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正式授权内江市市中区汉韵烙画专合社申报的“汉安烙画”产品使用“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标识。这意味着,该村“扶贫+烙画”产业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烙画又名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在市中区,以高平仲为代表的文化爱好者,在传统烙画的基础上,与市中区特色文化结合,赋予“书画之乡”更深的含义。
“以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学习画烙画,几年前把烙画引入校园,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报兴趣班的学生越来越多。”凌家镇伏龙中心小学副校长高平仲告诉笔者,目前,该校有1个烙画兴趣班,共有20多名学生,每周上两节课,如果以后报兴趣班的学生多,学校会适当增开兴趣班。
据悉,2018年“汉安烙画”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被选为产业扶贫特色农旅文创产品及市级“甜城有礼”特色文旅商品。
一项项文化惠民措施落地落实,一项项珍贵的文化遗产被传承、保护,在这片热土上,文化花朵遍地开。市中区,正以开放的姿态描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人画卷。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18年,建成市中区图书馆,建立以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为分馆,村(社区)为服务点的总分馆制体系,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品牌特色逐渐显现。全区街道(社区)、镇文化站(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开展;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错时延时开放初见成效;书画活动、舞蹈展演、文艺精品创编展演、原创音乐、戏曲创编展演等惠民演出活动层出不穷;“三月三兰亭书画艺术节”“五月五劳动者之歌”“迎春惠民文艺专场展演”等品牌活动连续举办了八届。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该区已成功立项省级非遗项目《内江蜜饯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和《黄氏吹糖人》;市级项目《马氏酥枣兔》《生门武术》《松溪内家拳》等7项;区级项目《古法制糖》《糖画》等4项。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建设,促进文博事业发展。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不可移动文物156处,其中新发现文物108处、复查文物48处;现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209件(套)。
……
回首过去,市中区文化事业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充实厚重的文化积淀、活力十足的文化产业、温暖有力的城市精神,共同构成市中区的文化自信。
展望未来,市中区文化事业将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以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为引领,把文化事业推向又一个新高潮、新高度!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部分人员合影(记者袁亮)为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促进健康中国建设,12月25日上午,市残联携手内江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