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治污和增绿双管齐下,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老工业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
编者按
11月24日出版的《四川日报》头版刊登了《内江治污和增绿双管齐下,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老工业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张啸 刘煜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川 郑志浩
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通报10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内江居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5名,比9月份再前进1名。
空气质量排名不断靠前,是老工业城市内江治污和增绿双管齐下、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取得的成绩。
城市之变:全域治水,11条黑臭水体变公园
“这里将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11月17日,内江经开区甜城大道与汉安大道交会处,寿溪河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刘巍锋正组织工人忙碌作业。经过前期河道清淤,寿溪河水质已明显提升。河道两岸栽种的花草争相绽放。
寿溪河黑臭水体治理,是内江打好碧水保护战的缩影。2015年,内江排查锁定城区范围内11条黑臭水体进行集中治理。2018年10月,内江申报全国首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批。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谢媛丽介绍,创建示范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到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3年来,内江在治污和增绿上双管齐下,将11条黑臭水体打造为11个连接城乡的带状、环湖公园,为市民拓展了绿色生态空间。内江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黑臭水体,内江综合开展工业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公园景观建设、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内源治理、活水保质、生态修复“五步曲”有序开展。目前,11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污主体工程建设,黑臭水体沿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面积达2644亩。位于内江经开区的包谷湾水库,曾是一条水质恶化的黑臭水体。
经过两年系统整治,先后完成治污主体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附近的居民张淑仙说:“以前水库里垃圾很多,现在不但没垃圾,而且水变得干净清亮。岸边是花草树木,一片绿水青山。”
产业之变: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5、4、3、2、1,起爆。”10月31日下午,内江白马发电厂两根高210米、屹立近30年的烟囱相继倒下。取而代之的,将是2套400兆瓦级“一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内江白马发电厂的“破”与“立”,是内江产业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
作为老工业城市,内江工业领域环境问题相对突出,是空气质量整治的重点之一。3年来,内江在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双管齐下。
11月19日,在川威集团钒钛炼铁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员正密切关注高炉内的实时状况。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运行的同时,控制室外厂区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葱翠。“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环保设施的超低排放改造或升级,推进节能技改。”川威集团总工程师谢建国介绍,川威集团主动关闭炼钢转炉1座、高炉2座,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20万吨,厂区内生产留下的废水废气废渣得到循环利用。
内江对“散乱污”等突出环境问题进行联合整治,“一企一策”制定整改措施。上半年,内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48%,排查“散乱污”企业300户,其中297户全部完成整改,其余3户将于11月底完成整改,全市将首次实现“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
11月16日,内江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内江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川威集团等企业的炼焦产能达180万吨,焦炉煤气含氢比例高达60%,具有很好的综合利用价值。”内江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川威集团已启动年产9万吨焦炉煤气制氢综合利用项目。
前9月,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283.9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1.2%,比2018年提高5.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2天,比2015年增加38天,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内江市民谭春明说:“环境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
新闻推荐
吃橘子比赛(记者伍雪梅)11月21日,2020第六届内江朝阳柑橘旅游文化节暨扶贫产品展销会开幕式活动现场,吃橘子比赛吸引了众多游...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