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的故事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记者站站长 毛春燕

内江日报 2020-11-09 00:48 大字

毛春燕

毛春燕,男,从事记者工作18年,2002年进入四川经济日报社工作,现任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记者站站长,策划该报历年内江市“两会”、川南电商博览会、大千经贸龙舟节等重大活动系列报道,聚焦内江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宣传报道,用笔记录下了内江广大干部群众敢挺苦干实拼,助力内江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内江工作的十余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趟川威。

最近两趟是,10月21日参加“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揭牌仪式。11月4日参加全市文旅发展大会,现场参观船石湖运动康养小镇及豪生温泉酒店。

如今的川威,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转型步伐铿锵。

高炉是钢铁冶炼的第一步,也是核心设备。从70m3到185m3,到318m3、到1250m3、再到1750m3,川威的历史就是一部高炉的生长壮大史。今天的故事就从高炉说起。

建高炉

认识田通强是在2014年,那时的川威正是举步维艰的时期。

小伙子从2002年毕业和同学应聘到川威集团,被安排到炼铁厂。对于不是冶金学院毕业的学生,连高炉是什么都从未听说过。

初来乍到,从来没有见过穿铁口时的铁水喷溅,从未见过1000℃的铁水奔腾。

后来,从钳工干起,技术员、技术负责人、检修主任、设备厂长,与设备一干就是10年。从原理到维修、从不懂到熟知,特别是在新区钒钛资源项目的建设中,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2012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成功点火投产,田通强负责设备保障及外围协调工作。

但是,新区的快速达产达效并不顺利。两座大高炉在冶炼工程中,发生了多次工艺事故,并出现了三个月以上的不正常。

高炉是否正常运行,成为集团挥之不去的“心病”。就在那时田通强被调离了炼铁岗位。

当时在川威采访中,一度听到员工说:“1750m3高炉是大型钢厂的选择,川威建这个炉型是错误的。”

生产几乎崩溃,经营又在何方?彼时,更是川威经历2014年债务危机、脱困转型的关键时刻。

越在最失意、最失落、最没有信心的时候,川威人越不认输。

2016年,企业进行一系列人事变动,田通强再次被任命为炼铁厂厂长。

经过不断改革,团队凝聚了,文化转变了,技术过硬了,管理规范了,高炉稳定了。

时至今日,高炉正常运行1680天,打破行业纪录,创造业内奇迹。

拆高炉

2016年,国家出台了钢铁去产能政策,川威需压减产能120万吨。

10月份一天,我看到2号高炉和5号高炉的主要设备区域已贴上封条,现场已拉上了警戒线,设置了警示标牌,塔吊等设备已进场,施工人员正忙碌有序地切割高炉的部件。

就在我拿着相机记录着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突然,一个不一样的面孔进入了我的取景器,身着早已经褪色的厂服。就在拆除的号令下达之时,豆大的泪珠往外涌,浅浅的说出“没了”两个字,只有这短短的两个字,却多么让人心酸。

这位老人名叫苏绍友,川威是他“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地方,退休的他,仍时刻关心这个“家”的发展。

通过主动压减产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川威人的辩证发展法。

调整产品结构,以往生产粗钢的高炉开始冶炼钒钢;降低管理成本,精简了60%的管理岗位。

2018年,川威的生产经营达到建厂89年以来历史最好水平,产钢量突破500万吨,进入国内大中型钢厂之列。

2019年6月20日,川威与中行、民生银行签订协议,成功化解2014年危机以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现在,不论是老川威人还是新川威人,会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是川威最好的时期!”

一建一拆,川威向死而生。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立足内江,用更多的笔触,记录那些挺起的脊梁、发展的变迁、时代的烙印、家国的情怀、人生的思索……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新闻推荐

东兴区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周雪梅)11月2日至3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到东兴区,采取听取汇报、部门访谈、核查资料、现场走访及交流等方式,对东兴...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