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强势推进 擦亮品牌,内江黑猪变“金猪”
◇本报记者 徐艳梅
“老板,给我来两斤黑猪‘二刀肉’,今天给孙儿炒回锅肉。”9月2日一大早,在东兴区兴隆路“黑德香”内江黑猪肉专卖店摊位前,不少市民正排队选购猪肉。
“这段时间普通猪肉要卖二三十元一斤,但这个黑猪肉起码要贵两倍多。”市民蹇明秀所说的黑猪,正是内江当地的土猪,俗称内江黑猪。而像“黑德香”这样的黑猪产品专卖店,在成都、重庆等城市已达89家。
“内江黑猪”在内江有1800多年驯养历史,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地方品种资源之一。2015年,内江被全国畜牧业协会授予“中国黑猪(内江猪)之乡”称号,2020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内江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内江黑猪肉质鲜美,口感良好、香味纯正、回味浓郁,而且嫩度和肌间脂肪含量、蛋白质等主要肉质指标都较高,很适合做回锅肉、烧白等传统川菜,具有打造高端优质肉类产品的巨大潜力。”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副科长张强长期关注内江黑猪产业的发展,对其优点如数家珍。
基于无可比拟的优势,2019年5月,内江黑猪肉亮相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配套活动——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扯动海内外美食家的眼球,标志着肉质上乘的内江黑猪受到了市场青睐。
乡村振兴,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产业振兴。
“内江黑猪”产业,是内江当前大力发展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既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又能带动内江市农业产业振兴、助推农民增收,还能在擦亮“川猪”招牌中扛大旗、作出大贡献。
“从做大做响品牌、抓好家庭农场和种猪场建设等方面入手,打造100万头‘内江黑猪’一体化产业链。”张强介绍,为促进“内江黑猪”开发利用,2016年11月,内江市政府与四川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
项目蓝图已谋划至2022年:建成1个祖代种猪场、1个公猪站、1200个单元的家庭农场、30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屠宰加工厂、1个研究所、200个品牌专卖店;年出栏内江黑猪100万头、产值达100亿元。
目前,已建成1个祖代种猪场,在建扩繁场3个,开工建设家庭农场525个单元、完工投产241个单元,存栏“内江黑猪”10万头,产能达25万头;形成了黑德香、弘济、黑元帅等黑猪品牌。
在叫响品牌的同时,“内江黑猪”开拓出了一条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渠道。
据介绍,内江黑猪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由企业统一提供猪源、饲料、兽药、技术和回收,企业与农户缔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
“内江黑猪”猪肉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30元~60元/斤,每头生猪产值可达1万元。2019年,全市生产内江黑猪10.5万头,猪肉产量9450吨,产值10.5亿元。
其中,代养家庭农场可获得代养费300元~500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200户农户增收致富、代养收益2亿元~3亿元。目前,已投产的“内江黑猪”代养家庭农场平均代养费每头610元、最高的达700元。
以市中区永安镇下元村的集体经济养殖场为例,这里饲养的全是内江黑猪,目前存栏1000余头,其中种猪约120余头,预计年出栏量在1500余头以上,可为村集体和58户贫困户增收50万元以上。
今年5月,市农业农村局传来喜讯,内江市种猪场屠宰5头配种后24小时的母猪,成功取出5头生产母猪的受精胚胎,进行预处理后,送至四川农业大学制作冷冻胚胎。这是内江在全省率先开展猪胚胎备份保种,意味着内江在内江猪保种上再获突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唐泽学特约通讯员兰自涛)8月30日上午,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村委会广场上异常热闹,七星村优秀学子表彰会正在...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