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猪产业 激励政策还需再“细”些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5-12 06:21 大字

农报会客厅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佳

嘉 宾:

戴学斌 代表

唐卫东 代表

立胡左格 代表

作为生猪生产和消费大省,今年四川要完成600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然而,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目前各地生猪稳产保供仍有较大压力。

为此,今年不少省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应整合资源、细化措施、加大补助,多措并举助推全省生猪产业扩能增效。

稳产保供仍存较大压力

去年以来,中央、省、各市州出台了激励生猪产业发展的多项利好政策,但在落地执行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省人大代表戴学斌:围绕生猪产业的资金、土地、环评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节要求。我在调研中发现,良好的激励政策有助于促进生猪产业恢复,但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节要求一旦缺位,容易导致基层行政部门和企业对于同一政策的解读不一致,反而不利于生猪项目推进。

省人大代表唐卫东:建议在资金、用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内江市今年的目标任务是240万头,已经实行了生猪生产红线制度,同时引入新希望1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德康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但按照目前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测算,要完成省下达任务,还有较大压力,一些机制亟待省级层面完善。

省人大代表立胡左格:调研发现,不少新建生猪项目都面临着选址难问题。按照相关要求,养殖场距离住宅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为200到800米,新建养殖场选址时将散居农户视为住宅区,导致符合要求的选址少。

另外,新建生猪项目投入高也是一个问题。养殖业平均年回报率不足15%,但投入却不少。新建养殖项目涉及的林地植被恢复费用高,为适应非洲猪瘟防控和环保要求,新改建同等规模的养殖场投资较过去增加了20%以上。另外,新建养殖场大多选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需新建进出道路,这涉及数十万元的投入,让不少业主难以承受。

多措并举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瞄准资金、用地、环评等因素,如何让政策有效落地?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戴学斌代表:应尽快出台恢复生猪生产系列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各项政策的流程和资料要求,确保相关政策及时落地。同时,应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共同发展生猪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项目的规划、用地、养殖、管理等,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回购等模式,在种养技术、市场信息、原料供应、防疫、回收销售等环节予以支持,从而提高养殖的技术水平和风险防御能力。

唐卫东代表:应加大对恢复生猪生产体系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规模畜禽养殖场固定资产和生物性资金抵押贷款机制。同时,从省级层面建立生猪等畜禽规模养殖最低用地保障体系,按1%的比例在种植基地中规划预留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另外,还应建立“三权归县”的乡镇畜牧兽医机构管理体系,加大对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开展标准化畜牧兽医站建设。

立胡左格代表:针对选址问题,建议规划基本农田时应预留养殖用地。应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对现有养殖场原址改造升级,对于节约建设用地的予以补贴支持。应鼓励乡镇积极盘活原有农村废弃学校、宅基地、旧厂房等闲置资源,鼓励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

在应对资金瓶颈方面,建议不将养殖业纳入经营性建设项目范畴,取消加倍征收规定;开展抵押试点,将养殖场圈舍、养殖机械等设施设备作为贷款抵押;简化林地、环评、用水等审批程序,并探索建立“银担企”合作机制,银行、担保公司、养殖企业共同出资建立风险保障金,为代养户提供信用贷款。

新闻推荐

计划停电公告

1.10KV凌黄线9#杆柱上开关后段,因10KV凌黄线潘家坝#4公变支线、大雁#1公变支线、大雁#3公变支线、糖房坳支线、新桥#3公变...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