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同治 抗“疫”良方 内江市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工作纪实

内江日报 2020-03-25 10:33 大字

内江二中心理健康教师在网上为学生开展心理干预

咨询者表示感谢

居民咨询心理问题

新江街道办事处心理咨询室值守医生李沙娟(左四)对附近居民做心理辅导

3月18日,63岁的杨安秀来到东兴区新江街道办事处的心理咨询室做心理放松减压。因为疫情,她经常失眠,精神也不好。经过20分钟“话疗”和心理疏导,她表示轻松多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内江用47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成功做到了“病人零死亡,疑似零漏诊,医护零感染”,在这份可喜的成绩单中,心理疏导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全媒体记者 刘颖 文/图

启动迅速:

政府社会齐发力

“因为疫情,我连续失眠,最近几天还感觉心口发热、发闷,该怎么做才好?”

“这位朋友,先不用紧张。你先说说接触了哪些人……”

这是内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后,心理咨询师与咨询对象沟通中的常见一幕。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为患者重建心理防线,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要说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启动早、覆盖广’。”市卫健委疾控科科长(应急办主任)杨军说。

内江市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后,1月27日,内江市心理学会统筹安排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成立了近60人的心理干预团队,并建立了微信群,开通了5部热线电话,为各类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2月2日,内江市印发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全市共组建7个组,共计42名医护人员,每天1组轮班,24 小时在线提供实时心理疏导。

不但要“早”,还要“广”!

2月26日,内江市印发《关于全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社会心理干预工作的通知》,由市卫健委、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10个单位共同联合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按照属地原则,划片包干,动用一切社会组织力量,全力抗击疫情。

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热线电话、“市新冠肺炎心理咨询专家服务平台”、各大医院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干预专家组已累计开展心理疏导服务6万余人(次)。

心理疏导:

从援湖北医护人员到方舱医院病人

“大家扫码进群,有什么需求都可以互相交流。”内江市中医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肖华毅是内江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员。进入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后,他发现这里防护服急缺,工作开展难度比想象中大很多,队里好些同事感到压力大,怕工作出错。

“这个心理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暗自思忖后,他将情况向派出医院作了汇报。当即,内江市中医医院成立了一个心理咨询领导小组,并建起微信群,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随后,肖华毅发现有些病人尽管身体状况在改善,但在心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因为担忧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家人的情况等导致情绪低落。他又提议让病人也加入到微信群中,并将此群命名为“甜城心声”,通过“拉家常”式倾听病人的心声和担忧,让身在内江的专家能够对武汉的患者提供远程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感恩你们推荐的许多心理疗法,使用后心情平静多了,再也没有那种烦躁易怒的感觉了。”微信群里,武汉患者对内江医生的心理疏导多次表示感谢。

“甜城心声”之所以能迅速组建,为方舱病人提供大量心理援助,要得益于内江市中医医院之前开展的“阳光医院”项目建设。

医院通过对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和精神医学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辨识正常与异常心理,拥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协作,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和品质服务,最终实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全康复。

武汉是这样,内江也是如此。

“再坚持几天,马上胜利,你就是冠军了。”

看着病友们相继出院,内江最后一名确诊患者李某感觉“度秒如年”,他开始变得焦虑,担心自己会转为重症。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熊辉知道后,进入病房对他做心理治疗。熊辉告诉他,家里已经准备好迎接他回家了,再坚持几天就胜利了。通过一系列谈话、鼓励,渐渐地,李某的心情也转换过来,有了信心和勇气。出院当天,他对医护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抗击新冠病毒尚无特效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心理干预介入,可以帮助患者提振康复信心。”熊辉介绍,进入隔离病房,患者突然与外界切断联系,普遍缺乏安全感,这时,医护人员鼓励的眼神和话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等都是心理疏导的方式。

自2月5日起,熊辉等6名心理专家组成的病房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每天两人一组轮流进入病房对患者做心理疏导,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和目前面临的处境,建立起与病毒作斗争的信心。

身心同治:

用“心理疫苗”驱散焦虑

“感谢阳主任,你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3月17日,住院20天的彭某某终于出院了。他紧紧握住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阳永珍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

彭某某今年71岁,起初因肺部感染入院,因疑似新冠肺炎而进入隔离病房治疗,排除后转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医身更要医心,面对年纪较大的患者,我对他们的心理疏导远远多于疾病本身的医治。”阳永珍说,以前一上午要看40个病人,疫情防控期间,一天才看40个,更多时间还是用在对病人的心理疏导上,这在临床医学治疗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疫情来势汹汹,心中不免感到恐慌、焦虑。隔离者更是如此。疫情防控期间,市中区中医医院,50余名湖北返内人员在此集中隔离。

“我没有症状,为什么要隔离?”初期,部分隔离者不配合,一个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隔离间,不能离开房门一步,难免感到焦虑不安,经常闹着要回家。

市中区中医医院院长钟守国说,隔离者有情绪很正常,医护人员要用好“心里疫苗”这方良药,才能帮他们摆脱无谓的焦虑。除了每日的心理疏导,他还组织大家一起做瑜伽、广播操。现在,大家都能配合接受隔离,还经常互相鼓励,争取早日回家。

3月18日下午3点,因长期失眠,63岁的杨安秀来到东兴区新江街道办事处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来,跟我一起深呼吸,让自己足够放松……”现场,定点值守医生李沙娟对她进行了“一对一”心理疏导,并教她深呼吸放松法,帮助入睡。

李沙娟说,1月31日,东风社区两名患者确诊,导致50余人隔离观察,造成群众恐慌、焦虑。因此,2月中旬,新江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周边居民也会来这边寻求心理援助。通过讲解疫情防控知识、耐心交流、解决问题等,慢慢地,大家也就没那么担心了。

线上跟进:

倾听也能传递力量

心理援助是一条比医疗救治更长久的战线,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出现。

“最近很心累,压力大,怎么办?”日前,内江市中医医院精神科主任张晓丽打开内江新冠肺炎心理咨询专家服务平台,就求助者的问题做了一一回复。

除了线上平台,内江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也很“火爆”,每天都有市民来电咨询各种心理问题。

志愿者饶丽曾接到来电者咨询失眠问题。

近半个小时的沟通后,饶丽得知,“信息过量,加剧了她对疾病的恐惧。”而其深层次的焦虑实际上来自对家庭、对父母的担忧,从而导致失眠。

饶丽鼓励她,有压力是正常的,可以尝试着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从放下手机、捡起平日因工作繁忙而不得不放弃的小爱好开始。通过确定身份,建立咨询关系,接纳、理解其心理,与其建立起亲和、信任的关系……慢慢地,来电者的心理问题得到纾解。

除了医护人员、患者、隔离者和普通群众外,学生的心理情绪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孩子们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由此引发了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摩擦”。

3月15日,内江市第二中学心理辅导教师李迷娣通过电脑视频,为学生上了一堂《在家让爱不再是烦恼》的心理微课,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唱歌、多做家务,也让父母主动关心理解孩子。

特殊群体,特别对待。

据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任武介绍,考虑到师生、家长日益增加的心理援助需求,全市成立了一支专业队伍,推出一个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远程在线辅导。

此外,全市各中学也设立了心理咨询热线、QQ群、微信群,内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所有老师也会在线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

“我压力好大,网课也听不进去,怎么解决?”微信群中,一名高三学生发出“求助”。内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范惠玲找到这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私聊”。

通过倾听问题,心理疏导,教授网络学习方法的“三部曲”,这名高三学生心情舒缓了很多。

“处理问题先处理情绪,倾听也能传递一种力量。”经历了多次心理疏导,范惠玲也得出了她的认识,“相对心理咨询,很多人更需要的是有人倾听。有人倾听,可以让他们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决胜阶段,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出现,心理疏导更加不能放松。”内江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袁有才认为,我们应未雨绸缪,在加强现有心理援助的基础上,做好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同时,要在平常的临床医学治疗中,大力引入心理疏导治疗,身心同治,促进患者康复。

新闻推荐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江荣昌将加快推进建立国家高新区产业联盟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贾娇记者毛春燕李弘)近日,重庆市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启才一行来到内江高新区考察并就全面融入成渝...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