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搭建的“避风港” 市中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侧记

内江日报 2020-03-18 07:55 大字

▲唐榕泽(中)了解邹一平(左)生活状况

这里,是流浪乞讨人员温暖的“避风港”。

这里,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用餐、住宿、衣服、洗浴等相应的生活照顾和便利条件。

这里,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没有正常的生活规律,没有瞩目的声望荣誉,但不论寒冬酷暑,他们始终坚持全天候救助。

在市中区白马镇双河村一个不太起眼的院落里,矗立着一栋四层小楼,这里,就是市中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

2017年6月,该中心由永安镇迁址于此,中心建筑面积大约400多平方米,受助区内配有基本的生活场所,房间按标准间配备了床、衣柜、写字台、椅子、空调、卫生间等,还有多功能室(供受助人员用餐、看电视、阅读),以及心理矫正室。

在三楼办公室,一盒盒档案整齐地摆放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记录了每一位受助人员的情况,也留下了一个个感人故事。

“邹爷爷,您在这里还住得习惯吧?生活还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们。”3月13日一早,该中心主任唐榕泽来到邹一平老人寝室,与老人拉家常,了解老人的生活、身体情况。

自从老人住进该中心以来,这已成为了唐榕泽的一个习惯。

“送到中心来的人都是流浪乞讨人员,他们远离亲人、流落他乡、生活无依,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他们在这里能感受家的温暖。”唐榕泽说。

据了解,邹一平现年65岁,是市中区城西街道辖区居民。因家庭变故,30多年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后在德阳市一个居民小区当保安。

2019年5月的一天,邹一平不慎从楼梯间摔下,导致其右躬骨骨折,随即好心的居民拨打了“120”,被送至附近一家医院救治。

在了解邹一平基本情况后,德阳市救助管理站立即与该中心取得联系,并将其送回内江。

“邹爷爷回来后,我们立即联系医院,并顺利做了手术”,唐榕泽表示,由于无法联系到邹一平的家人,该中心就按照“先救治、再救助”的原则对其实施救助。

在邹一平住院期间,除了时常到医院看望老人,该中心和城西街道救助点的工作人员还积极联系公安、民政、医保部门,先后于同年6月、7月、9月,为邹一平恢复户籍、办理城市“低保”、购买城市医疗保险。

2019年10月,邹一平出院后就被接到市中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悉心照料。

“我在这里住得很好,小唐和工作人员都很关心我,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在这里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提到“家”,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邹一平哽咽不止,更流露出了对家的向往。

在该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邹一平术后恢复较好,“我的脚好多了,还可以拄着拐杖下楼走走了。”

在采访中,记者还得知,城西街道已经将邹一平的公租房申请递交到相关部门,或许不久后,老人就能再次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像邹一平这样被救助过的人员,在该中心还有很多。

2017年6月以来,市中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给予救助。截至目前,共对符合救助条件的1328人给予救助,其中街头主动劝导救助 912人次;支出生活、返乡、医疗等救助经费188.77万元,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用爱心、真情为他们搭建起一个温暖“避风港”。

“每当流浪乞讨人员干干净净健健康康地走出中心大门,踏上回家之路时,我就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唐榕泽欣慰地说道。

(乐言 文/图)

新闻推荐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内江市出台2020年“产业项目提升年”实施方案

内江市经开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了高质量...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