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医生陈艳梅两度冲锋持续“在线”:等儿子大了,会明白我的选择

内江日报 2020-03-11 07:00 大字

陈艳梅查看资料

◇胡靖斯

本报记者 丁洁 文/图

抗“疫”之战——

“作为医生,能去肯定要去”

随着确诊病人接连治愈出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院区内,阳光灿烂的日子接踵而至。3月9日,陈艳梅步履轻快地穿过医院的走廊,抬起手感受到春日暖阳,露出了笑意。

1986年出生的陈艳梅,是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从2019年12月到今年1月,她就在科室整整值了一个月的班,只有偶尔换洗衣服才能回一趟家,已有一个半月没能好好陪陪5岁的儿子吃一餐饭。早晚忙碌的她,本来打算在春节假期好好补偿儿子。但,这个计划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和感染科一线支援。

“科室符合条件能支援到一线的医生不多,虽然报名是完全看个人意愿,但是作为医生,能去肯定要去。”别看陈艳梅年轻,却已有10年党龄。报名时,她没有告诉家里人,在一线一忙就是近1个月,儿子很不开心,她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儿子哄好。

陈艳梅是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上班时间有时是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2点、有时是从凌晨2点上到早上8点,陈艳梅全程坚守,“后半夜病人没那么多,气温也低了,因为身着三级个人防护,说不煎熬是假的……”

有一次,在防护服里待了7个多小时的她,在消毒之后,出现全身过敏,奇痒难忍,不得不赶紧接受抗过敏治疗。以前没有捂过这么严实,也从来没有这样过敏,陈艳梅大大咧咧地一笑,“没想到,像我这样的糙女子居然也过敏了!”

陪伴计划——

她回家了,儿子却被送走了

随着战“疫”日渐激烈,市二医院按照上级的安排,收治全市所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陈艳梅果断选择了更需要自己的一线科室:感染科。“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冲锋最前线是应该的。到感染科,只是想为切断可疑病毒传染源贡献一份力,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保卫人民的健康安全!”

在隔离病房,防护服、口罩、头套和护目镜把陈艳梅包裹得严严实实,面部都是雾气凝结的水珠,但她还要进行诊疗操作,基本上隔几分钟,视线就会因为起雾而变得模糊,全身也已汗湿。“因为每个病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发烧、头痛、咳嗽、气促这些问题都要靠我们医护人员去帮助患者处理,医护人员为了节约防护服,有时候一天都不喝水。”陈艳梅说。

疫情发生后,陈艳梅和同事基本都是吃住在隔离病房,所有疑似患者和留观人员的诊治工作,她都全程参与。一次,隔离病区来了一对未确诊的母子,两人需要分别隔离在两个病房。小朋友才7岁,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害怕、恐惧,不愿意跟医护人员交流,也不太配合治疗。陈艳梅看着这个小小的身影,想起了自己5岁的儿子,心疼不已。每每到他病房时,陈艳梅和护士们都会陪他聊天,告诉他母亲的情况,有时还让他用专门的手机跟母亲视频交流。

随着沟通的增多,孩子逐渐开始信任她们,积极配合治疗。

离开儿子近两个月,她收到了儿子最萌的央求:“妈妈,你这次完成任务回家后必须多陪陪我!”

2月10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陈艳梅终于可以回家了。可她回家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家人将儿子送到父母家中,开启了14天的自我隔离。儿子每天在视频里跟陈艳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数倒计时:“还有10天……”“还有8天……”“还有5天……我就可以见到妈妈了。”隔离期满,陈艳梅又回到了神经内科,开始了科室的忙碌工作,好好陪儿子的计划,又一搁再搁……

上学期,幼儿园的老师给陈艳梅发过一段视频,是所有的小朋友挨个回答自己最感谢的人是谁。前面的小朋友都说是妈妈,可陈艳梅的儿子却说是爸爸。这个答案,让大大咧咧的陈艳梅有些感慨:“也许,等他大一些,终会明白妈妈的选择……”

新闻推荐

内江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继续延迟开学时间,实行错峰分段分类开学

(全媒体记者刘颖)3月9日,内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开学复课准备工作情况,将继续延迟开学...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