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支志愿者服务队蹲点贫困村,破解留守儿童“放养”难题 市中区“2020筑梦课堂”入选2019年“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全安镇狮湾村,志原者指导孩子们做手工
全安镇狮湾村,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永安镇瓦堆湾村,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课堂
◇本报记者 张小丽 文/图
因为缺乏亲情陪伴和家庭教育,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放养”状态,屡屡引发公众焦虑。
自2016年11月开始,共青团市中区委响应共青团脱贫攻坚号召,招募大学生组成志愿支教团队,在市中区原有的19个贫困村,开展“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2020筑梦课堂’”活动(以下简称“2020筑梦课堂”),为农村留守儿童定期开展感恩励志、安全自护、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2020筑梦课堂”项目已累计授课182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4080人次,覆盖贫困村留守儿童2200余人次。
今年10月,“2020筑梦课堂”入选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成为全川入选的8个案例之一。
志愿者下乡
留守儿童开心过周末
“如果遇到坏情绪,你怎么发泄?”
“可以找同学倾诉,或者听听歌。”
11月16日,周六。早上9点,市中区永安镇瓦堆湾村村委会办公楼二楼的一间活动室,准时传出孩子们上课的声音。不大的教室里,四五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为一群七八岁至十二三岁的孩子上心理健康课。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积极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愉悦。
同一时间,市中区凤鸣镇书房湾村,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来到村委会办公室院坝里,进行摸拟交通信号识别小游戏。有人扮红绿灯,有人扮交警,还有的孩子在志愿者搀扶下扮成步履蹒跚的老人,欢声笑语点亮了冬日的村庄。
记者了解到,当天在两个村进行的正是共青团市中区委开展的青春扶贫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2020筑梦课堂”。包括瓦堆湾村、书房湾村在内,全区15个原贫困村均在当天开展了这一活动。
据共青团市中区委工作人员陈运宏介绍,由于村民外出务工,市中区留守儿童不少。截至2018年,留守儿童占据农村户籍未成年人总数9.81%。
为了破解留守儿童长期“放养”引发的社会痛点,2016年11月,共青团市中区委探索开展“2020筑梦课堂”,招募大学生组成志愿支教团队,每周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感恩励志、安全自护、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以及舞蹈、运动、绘画等寓教于乐的培训互动,旨在为贫困村留守儿童搭建一个丰富的课余生活平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很轻松,很有趣,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对于“筑梦课堂”, 瓦堆湾村初中生方晓玉说,她自从第一次接触就被深深吸引了,“从每周一开始,我就在期待下一周的‘筑梦课堂’。”
书房湾村的李娟今年还不满10岁。三年前项目启动之初,李娟就开始上“筑梦课堂”,“如果不来上课,我就只能在家里玩。”
与孩子们不同的是,家长们则从课堂里感受到了一份放心。
书房湾村村民陈菊香长期带着孙子一起生活,自从有了“筑梦课堂”,孩子每周都来上课,“他在这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我也可以安心做点农活。”
个性化帮扶
为留守儿童点亮梦想
记者注意到,虽说是同一天开展活动,但是每个村的课程安排却不尽相同。
在瓦堆湾村,心理课之后还安排了美术、地理、体育课;书房湾村除了交通安全课,还有手语操、诗歌朗诵及小组比赛;在全安镇狮湾村,除音乐课、皮影戏、手工课之外,还安排了户外活动和课业辅导环节。
陈运宏告诉记者,“2020筑梦课堂”活动采取每周六全天授课的方式,上下半年各8周,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7门课程。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还会结合留守儿童具体情况,分类别制订关爱帮扶方案。
“我们更多充当的是一种陪伴者的角色。”狮湾村志愿服务队队长徐世龙自上大学以来就开始参与“2020筑梦课堂”支教活动,这已是他参与支教的第三个学期。长期与留守儿童打交道,他发现,因为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缺失,留守儿童普遍会比较内向、敏感、不自信,部分则表现出格外顽劣。“所以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会格外留意不同孩子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启迪他们敞开心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狮湾村有个孩子叫陈星宇,他第一天来上课时就爬树,摔桌子、板凳,“皮”得让徐世龙捏了一把汗。“如果我‘镇不住’他,孩子们都向他看齐,后面的活动都没法好好开展了。”徐世龙说,当时他只有放出狠话,“如果不安静下来,就不准放学。”孩子哭闹了一阵子后,见老师不为所动,只得渐渐安静下来。此后每次上课之前 ,徐世龙都会刻意让孩子们静坐几分钟,锻炼规则意识。
课余时间,徐世龙和同伴们还会找机会陪陈星宇聊天,有意识地对他讲大学生活,启发他对未来的憧憬。就这样,几个学期下来,陈星宇变了,开始把上大学作为人生目标, “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分享,参加活动也非常积极,有时候还主动把课后作业拿来让我们帮助辅导。”
与陈星宇不同的是,有一些孩子则表出现出内向,不敢大胆展现自己,不敢肯定自己。
凌家镇花红村的陈慧媛就是这样。爸爸在成都上班,陈慧媛与妈妈、爷爷奶奶留守村里,性格十分内向,没有朋友,经常一整天都不说话。
志愿者得知后,对她进行了一次家访,并邀请她参加“2020筑梦课堂”心理、手工、游戏等课程。为了让她尽快融入到班级里,志愿者鼓励班级里活泼的孩子主动去和她交流做朋友。课堂上,对于她能够回答的问题,老师们总是留意给予她发言的机会,帮助她建立自信。
在老师们的积极引导下,一段时间后,陈慧媛慢慢尝试去和其他孩子聊天,主动加入到群体中去玩,渐渐变得开朗、自信。
关爱常态化
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据了解,在“2020筑梦课堂”,像徐世龙这样的志愿服务小分队队长,一共有19名。他们带领志愿服务小分队,蹲守乡村,给孩子们带去常态化关爱。
“留守儿童需要持续关爱,志愿者团队必须稳定。”陈运宏告诉记者,项目与高校合作,将支教纳入社会实践内容,鼓励心理、法律、美术、音乐等专业大学生参与支教。目前,项目常态化拥有志愿者85名,建立青春扶贫志愿服务小分队19支。
从最初的5个贫困村,到全面覆盖市中区原有的19个贫困村,“2020筑梦课堂”自2016年11月启动以来,已累计授课182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4080人次,覆盖贫困村留守儿童2200余人次,累计投入资金48万元。
“我们通过常态化的关爱,不仅丰富了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共青团市中区委书记林锡东表示。“2020筑梦课堂”由共青团市中区委牵头,内江师范学院、市中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委老干部局,全安镇、凌家镇、永安镇等7个镇团委参与实施,并引入内江爱心志愿者协会、国鼎青少年服务中心、春风青少年服务中心、童心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和部分爱心企业共同参与,构建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保护网络,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2018年,“2020筑梦课堂”项目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列入 “四川省学雷锋爱心联盟志愿服务活动”11个特色品牌项目之一,被内江市委宣传部评为“内江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前不久, 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在2019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揭晓,“2020筑梦课堂”赫然在列。
新闻推荐
(李世亮记者徐静实习生罗伊婷)11月18日下午,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全市ETC推广发行推进工作会。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交通运...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