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刘菊仙 陪伴孤寡老人29载,为100多位老人送终

内江日报 2019-10-24 05:40 大字

把老人推到院子里透透气

招呼老人吃饭

◇本报记者 张小丽

实习生 陈高婷 王玉梅 张涛 文/图

“不管有多难,我都要把敬老院支撑下去。”1990年,因与高考失之交臂、在农村生了两个孩子的刘菊仙,接到履新白马镇敬老院副院长的通知时,她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干出一番成绩回馈组织的信任。

此后29年,从中年妇女到古稀老人,从副院长到院长,刘菊仙以敬老院为家,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这群无依无靠缺乏温暖的老人身上,服侍他们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陪伴他们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以“孝子”之名为100多位老人送终,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大孝之歌”。

29年间,刘菊仙先后获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农村先进敬老院院长、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如今,已经70岁的刘菊仙再度获评全省孝亲敬老楷模,她说,“敬老院的每位老人都是我的亲人,只要我身体还行,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他们。”

含辛茹苦

她为孤寡老人撑起一片天

虽然已经70岁了,但刘菊仙语言流畅,行动敏捷,推起坐在轮椅上100多斤重的老人看上去也毫不费力。她个子小小的,烫着一头时尚的卷发,看上去十分干练,站在一群老人中间,和老人们有说有笑,帮他们按摩,亲密无间。

包括刘菊仙在内,敬老院现在一共有3名管理人员,负责老人们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因为人手不足,即便是院长,刘菊仙也要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一起,帮助照料老人、打扫清洁、做饭洗衣、值夜班,常常一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

工作辛苦,待遇也不高,但刘菊仙很满足,“现在一个月2000多元,比原来涨了好多呢。”

刘菊仙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敬老院生活标准很低,条件也很艰苦。为了维持老人们的生活,她想尽了办法开源节流——老人们的头发长了,她都亲自打理,从来不上理发店;出去买菜,拣便宜的挑还要再讲价,以至于菜贩子都不愿意卖给她。那个时候,刘菊仙的工资只有60元每月,有时为了给老人们打顿牙祭,她常常连自己的微薄工资也贴进去了。有一次,敬老院里买煤,为了节约搬运费,她亲自去搬,还因此从煤堆上摔了下来,左手肘部摔伤,她只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回到院里劳作。

2004年,刘菊仙当上了敬老院院长。但随之更艰难的日子也来了,正是那一年,敬老院里的管理人员走得只剩下刘菊仙一个。彼时,院里20多位老人,其中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全靠刘菊仙一个人。

每天从早到晚,给老人准备饭食,洗衣,清理房间……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只等老人都睡下了,她去查看一圈,确保没有人躺在床上吸烟,她才敢躺下休息,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

“冬天不到6点,夏天不超过5点,就必须起床,晚上不到十一二点睡不成觉。”回忆起往事,刘菊仙说,“那个时候,连趟远门都不敢出,走哪里去都是当天去当天回,出去时间长一点心里就七上八下,操心那些老人。”

就是这样艰苦的日子,刘菊仙一个人咬牙坚持了两三年。直到2006年,院里才新增了两名人手。

在刘菊仙的精心打理下,白马镇敬老院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口碑。上世纪90年代以来,白马镇敬老院先后获得市中区模范敬老院,内江市一级敬老院,省二级敬老院,市中区敬老先进单位等。

大孝写大爱

29年为100余位孤寡老人“送行”

午饭时分,刘菊仙招呼老人们吃饭,就像个大家长一样。一问才知道,院里现有46位老人,平均年龄不过60多岁,不少人还比刘菊仙小几岁呢。

在院里居住了13年的66岁老人张万细印象中,院长总是轻言细语和人说话,从未训斥过他人。“有时候看到我们衣服没穿整齐,会动手帮我们整理。”他说,院长经常关心大家,让大家讲卫生,要求大家相互帮助,像一个大家庭那样团结友爱。

在敬老院住了5年的钟丽华老人说,“院长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

在敬老院里,刘菊仙的细心周到是出了名的。但凡有老人生病,她都亲自送医,并守候在老人身边照料。

长期患有风湿痛的江从康老人经常用药酒擦身,1995年深秋的一天,他误喝了不能食用的药酒,结果在当晚10点钟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刘菊仙得知后,迅速把老人背到电厂职工医院进行抢救。面对洗胃排出的刺鼻熏人的难闻液体,刘菊仙没有退缩,寸步不离地守候在老人身旁,一熬就是两个通宵,没有合过一次眼,直至病危解除。

代养老人张龙德因为车祸半身瘫痪,脾气不好,照看他的人因为受不了他的脾气和殴打而辞职。他来到敬老院后,刘菊仙便亲自照看,一天三顿饭做好送到他床前,端屎端尿,悉心照料。老人患上褥疮,溃烂处腥臭无比,刘菊仙坚持一天清洗两三次。老人发脾气,刘菊仙耐着性子安抚。就这样,在院里六七年,老人没再更换护工。

据了解,平日里,刘菊仙还要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做强身健体操,让老年人坚持锻炼。一天三顿,她与老人们同吃一锅饭,保证老人们都吃得放心、开心。

29年来,刘菊仙亲自“送走”的老人已有100余人,每个老人过世,刘菊仙都要以“孝子”之名,为他们擦洗全身,为他们换上干净的寿衣,并为他们送行。“我想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开。”

奉献不止

她在愧疚中续写敬老情怀

在敬老院里的29年,刘菊仙收获了太多的荣誉。就在最近,她还获评为全省“孝亲敬老楷模”。提到这些,刘菊仙却哽咽了,“这些年,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可我欠家人的太多太多。”

因为要照看老人,刘菊仙无暇顾及家人,即便他们生病时,也没能近身侍候。

1997年秋天,刘菊仙忙于筹备老年运动会事宜,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多月。而在这期间,她84岁的老母亲因患淋巴癌已经病危。

当运动会结束,刘菊仙赶回家中时,母亲已经撒手人寰。面对这极大的悲伤,坚强的刘菊仙再也承受不住了,当场昏了过去,“我对不起我的母亲,没有尽到作女儿的孝心,在母亲病重期间,我甚至没有为她做过一次饭,喂过一次药,我不配为人女。”

2002年中秋节,刘菊仙更是终身难忘。那一天,在所有老人都沉浸在幸福快乐的时候,刘菊仙却突然接到大儿子电话:爸爸突发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当她赶到医院时,丈夫已奄奄一息,甚至没有和她说上一句话就“走”了。

“我丈夫一直身体就不太好,他‘走’之前一周我们还见了面,我竟然不知道他已经病成这样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刘菊仙已泣不成声。

29年如一日,刘菊仙把所有时间、精力,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敬老院。特别是在母亲、丈夫相继离世后,她更是把家都搬到了敬老院。

回过神来,刘菊仙擦干了眼角的泪水,“丈夫和我青梅竹马,他生前一直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我想,把敬老院里的工作做好了,他若在天有灵,也会很欣慰吧。”

新闻推荐

内江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工作推进会召开抓实整改落实 推动主题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全媒体记者刘颖实习生吴佳艺)10月22日,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工作会召开,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