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范长江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弘扬范长江精神,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主题交流会嘉宾发言摘登

内江日报 2019-10-18 06:23 大字

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范春歌:

第七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哈尔滨电视台高级记者、纪录片部主任郑鸣:

第七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中国新闻奖评委、新疆日报高级记者刘枫: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辽宁报刊传媒集团高级记者、特别记者调查部主任、经济特刊中心总监栾俊学: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重庆日报首席记者罗成友:

◇全媒体记者 刘颖/文记者 王斌/图

10月17日,在新闻巨子范长江诞辰110周年之际,“弘扬范长江精神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主题交流会在内江师范学院举行。

现场,5 位“范长江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并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自己在新闻工作中的体会。

践行范长江精神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范长江是记者心中的丰碑,范长江精神是我们记者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心中对范长江精神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敢于捍卫真理才是我们最应该传承的。

因为我从农村出来,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我坚持跑农村,特别是“三农问题”。记者的笔虽轻,但到了共产党员的手中,就应变得沉重起来。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得掂量掂量是不是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是不是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2013年,我60岁。退休后,我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依然坚持跑田坎,直到现在,每月仍发稿10余篇。我相信,只要坚持,你的笔就不会放下。

弘扬范长江精神 肩负新闻责任

作为一个从业30年的记者,我始终坚持用舆论武器与“假恶丑”“黄赌毒黑”作斗争。我们之所以要传承范长江精神,是因为在他的奋斗历程中充满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热爱。他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新闻责任担当。

真实客观,贴近老百姓是范长江精神的精髓。为了新闻的真实,你必须深入到当事人中,必须采访到当事各方,这就有可能找来各种压力,甚至是诱惑或恐吓。但作为记者,不能畏惧,一定要守住新闻灵魂,永远真实客观。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留住激情,在新闻传播中,去产生社会效应,由此而影响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

学习范长江精神不忘初心 做一名“四力”型记者

长江先生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靠一双“铁脚板”行走近万里,挖掘出经久不衰、具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因此,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拥抱生活,走进新闻现场,走进基层一线,走进最边远、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走进“来而记之者少”的地方,才能挖掘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作品。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一个走进新闻、发现新闻、思考新闻、写作新闻的过程,实质是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因此,践行“四力”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笔头,要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检验新闻报道的根本标准,多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耐看”“刷屏”的好作品。

追求真理 是理想主义者的使命

追求真理与勇敢实践,是我们最应该继承的长江前辈的高贵品质。最具体的要求和做法,就是迈开双腿远行,在行走中观察、思考、阅读、发现、选择、传播。在路上,你才是记者;你才懂得谦逊谨慎,你才会获得真知灼见,你才会知道祖国必须强大与繁荣。

用真实的、不矫揉造作的作品,用有温度的、不八股腔调的作品,用新鲜的、不拾人牙慧的作品,用发现大趋势的、不浅尝辄止的作品,用可以改变受众认知的、不敷衍塞责的作品……献给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和投身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奋斗者。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尊重了自己,尊重了职业,才会赢得受众的尊重。

珍惜手中一支笔 无愧于时代和人民

读范长江先生的名著《中国的西北角》时,我还是一个少年,但它让我了解到中国还有如此真切、如此深入地考察社会的行旅记者,天下还有这样让人震撼的、如此生动如此深刻的新闻作品。

2015年到2016年,我对万里长江进行了一次全程考察,从长江入海口出发,溯江而上直至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学习范长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作风,我沿江独立走访了上百座城市、县、镇、乡村,跋山涉水随机采访了近千名普通民众,用文字和影像记录长江两岸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历史。这也让我真切领悟到范长江精神,即实事求是地记录时代、报道中国,这是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的范长江精神。

新闻推荐

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听民意解民忧 开展供水服务进社区便民活动

活动现场(记者兰萍)10月16日,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员工走进内江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办事处松山社区西浦观邸小区,开展“提...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