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援非医生”袁新华的责任与担当
袁新华(中)与当地医护人员合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伍雪梅
2019年1月26日,在辗转多趟航班,历经一万多公里航程后,内江市中医医院医生袁新华结束了2年零1个月的援非医疗任务,回到内江。
如今,袁新华是市中医医院康复科负责人,每天忙忙碌碌,兢兢业业为病患服务,心里踏实而安心。
回想起两年多的援非经历,袁新华不禁百感交集……
排除万难,远赴异国他乡
时间回溯到2015年,袁新华得知四川省将组建一支援外医疗队前往非洲的莫桑比克开展工作的消息后,心潮澎湃。
“参加援外医疗工作,为贫困百姓解除病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更是一个难得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袁新华报了名。
说时易,行时难。袁新华的第一大难关就是:语言关。随即,他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葡萄牙语培训学习。
2016年12月8日,这一天终于来了。收拾行囊,准备启程。此时的袁新华,内心带着激动又夹杂几分焦虑。因为妻子怀着双胞胎,每天挺着大肚子工作,自己一走,意味着妻子将承受更多的辛劳。
面对使命的召唤,妻子给了袁新华最大的支持,为他打造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不辱使命,彰显责任担当
抵达莫桑比克后,天气炎热、驻地设施落后,眼前困难重重。工作如何开展?袁新华不断摸索,克服了针灸针、电针仪缺乏等一系列困难,积极利用针刀、梅花针、雷火神针等中医技术,为当地病患解除病痛。两年多,门诊病人人数达到13000余人次。
每逢周末或假期,袁新华也没有闲着,他奔走在莫桑比克各地进行巡回义诊、开展中医进校园活动、中医养身保健知识介绍等,取得良好效果,也极大地宣传了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
在援非的日子里,有辛酸、有付出、有感动。2018年5月,袁新华收到了一幅特殊的画,画的是他手持针头行医的画面。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袁新华说,这个患者年仅5岁,因患双上肢肌萎缩生活无法自理,经过几个月的针灸按摩康复训练后,能自如翻身,并能写字绘画。女孩出院时,还说长大后她要学中文,到中国学医。
如今的袁新华,带着一份沉淀、一份感动、一份辛勤,带领着康复科团队前行,通过教学查房、业务培训,提高医技,为病患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用行动诠释一个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推荐
文旅发展大会上展示的部分文旅商品(全媒体记者刘颖)来内江玩,把什么礼物带回家?9月2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为进一步...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