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区、社区、园区齐步并进 用“长江精神”引领产业发展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7-22 06:26 大字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的花卉果蔬基地。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7月12日,范长江故居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邹磊,来到位于内江市田家镇赵家坝社区千草公司的铁皮石斛大棚基地,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草药、盆栽番茄的种植。接下来,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将依托这些资源开展观光采摘农业,以故居为核心,丰富旅游园区的文旅资源。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邹磊见证了范长江故居和家乡产业的发展。

忆往昔新闻小组关注家乡发展

邹磊生活在田家镇赵家坝社区,这里位于范长江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作为一名70后,邹磊小时候就读的田西乡中心小学,距离范长江故居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当地人都知道“范长江”这个了不起的记者,他青少年时代就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心小学有一位黄维华老师,受范长江“心系故土、忠于人民”精神的感召,成立了“范长江小小通讯员”课外兴趣小组,成立那天,范长江新闻基金会还发来贺电。

邹磊成绩不错,也被挑选进兴趣组,由黄老师带领着进行新闻实践。“学校附近就是糖厂,我们去采访生产情况;油菜花开的时候,去田间、水库采访农事……”邹磊回忆道。

当时田西乡的农业条件不错,山坡上种甘蔗,水田是水稻、油菜轮作,沙土田则种大蒜、番茄、黄瓜等蔬菜,一年可以种几茬。当时还叫“公社”的田西乡有一两个糖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有副业,粮食充足,当时人们都觉得很满足。

但小农经济的弊端也很明显。如今田家镇赵家坝社区的社区主任罗晓宇说,商品经济下,村民种菜都是跟风,哪个价格好种哪个,结果导致烂市,收不回成本。此外,土地得不到休息,病虫害增多,治理起来成本增加。

当时甘蔗丰收时,一遇到雨天,村路泥泞不堪,不能及时运到糖厂,对此,黄维华还写过文章发表在四川一些媒体。虽然当时县工业局及时抢修了道路,但仍然未能扭转当地“甜蜜产业”持续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邹磊认为,是人力成本高、沿用传统生产方式,没能及时向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模式转型。

看今朝故居引领带动园区建设

2008年,范长江诞辰100周年,范长江故居也以“修旧如旧”的方式,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邹磊恰巧又是这一事件见证者,他从太安中心小学被调来负责工程质量监管,此后一直在故居纪念馆办公室任职。

2014年,纪念馆二期工程,新建了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长江大课堂、新闻林和荷塘;2016年,三期工程,新建了接待中心等。如今,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纪念馆受关注程度远超预期。与此同时,当地农村也在进行着一场场蜕变。罗晓宇表示,游客多了之后,村民收入增加了,但更重要的是,围绕纪念馆,做好农文旅结合的大文章。

2009年,田家镇启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2012年,在新农村建设中,整理土地,建了一批集中居住的综合体;2014年开启脱贫攻坚……如今赵家坝社区1298人,年人均收入为1.5万元。2018年,社区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名下的不动产包括4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以及20多套待装修完善的小别墅,折资数千万元。

“我们还将村民闲置的房子租过来,再反租给一些业主,建立榫卯、蒲葵等民间手工艺工作室,以及开展特色餐饮等。”罗晓宇介绍道。邹磊则对千草公司基地的盆栽果树很感兴趣,他说自己父母年事高,很少回老家,如果矮化果树能栽到阳台、天台,就能够慰藉老人的乡愁。邹磊表示,自己很看好将来以科技农业为本底发展的观光、科普、采摘等为一体的现代园区。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分两大块,一是文化事业,一是实业,虽然距离理想的资源丰富、游客活跃、业主满意的园区还有一定差距,但管委会将用范长江“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的精神指导实业的发展,让每一分工作都不辜负村民的信任。

新闻推荐

内江塔山公园赋

◇罗正洪塔山,危乎高哉!地处沱江之滨,甜城之南。三面环水,一猫扼关①。西邻玉皇观拜佛,顺水通达;东与高峰塔参云,隔江比肩。巡视...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