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笑秋谈大千 “大千是我心中的丰碑”

内江日报 2019-05-18 03:25 大字

▲张大千所书对联

◇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文/图

一个是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一个是“香格里拉画派”创始人邱笑秋,他们之间从无交集,却有着割不断的缘分。他们先后从内江走向国际舞台,邱笑秋为张大千撰文、写川剧、临摹作品,研究张大千艺术四十余年。

时值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邱笑秋再次撰文寄情,盛赞张大千的怀乡诗,谈其破墨泼彩画。大千情结几乎萦绕了他一生。

在邱笑秋艺术馆,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路曲若之字,山深无驷尘。” 这副对联的作者正是张大千,是其1922年作品。上世纪60年代,邱笑秋无意中在内江古旧书店买到这副对联,从那以后就成了邱笑秋收藏的宝,他搬了9次家,这副对联一直跟随他。

“这副对联寓意人生道路不是平直的,就像汉字中的‘之’字那样曲折多变,深山里才是一片没有市俗尘埃的净土。它最大的学术价值在于对联的小款。”邱笑秋告诉记者,小款中写道:“王典签书盖化石门颂以入今隶耳,舒卷入云,惟陈希夷先生独得其秘,予则略参用鹤鸣夲作此。壬戌夏五月朔大千居士爰。”意思是:王典签是《石门颂》碑的书法作者王戎,他写的《石门颂》进入“今隶”了。(今隶是北朝时期的楷书又称“魏碑”,“古隶”即是汉代时期的楷书又称“汉碑”)王戎写得十分舒展、灵动,尤如天上的白云。惟有北宋时期的道家学者陈希夷先生领略到了其中的奥秘。“予”(指张大千本人)略略参考用了北魏碑《瘗鹤鸣》书法的意味,写了这副对联。落款:1922年农历五月初一。

“大千先生有意将‘大千’和‘居士’四个字分别重叠在一起,看着像两个字!‘爰’是他的名。姓张名爰字正权号大千。这副对联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邱笑秋谈道。

对于张大千,邱笑秋虽未曾见过一面,却是他心中的一座丰碑。他创作了川剧《张大千》,用真情在舞台上复活了张大千,川剧《张大千》让观众在文学、音乐、舞台美术多方面获得了高雅的艺术享受。

今年是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邱笑秋先后发表文章《梦与帆——张大千诗词初探》和《是“泼”墨,还是“破”墨?》,讲述张大千的怀乡诗与破墨泼彩画。

“怀乡诗,在张大千数百首诗词中,数量多,分量重,他那浓郁的恋国怀乡之情,贯穿于他的游历、酬赠、题画、咏物各种题材中。这些诗,朴实、浓情、蕴血含泪,感人肺腑。”邱笑秋说,若按时期计,可分为上世纪50年代旅居印度大吉岭;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移居南美,后迁美国;1978年后,定居台北这三个阶段。若按思想情绪的跌宕论,则可分为“避乱离乡”、“移居隔尘”和“欲归不得”三个层次。

谈及张大千的破墨泼彩画,邱笑秋说,乡愁是张大千“变法”之源。张大千以他超凡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进入“以心为师”阶段并用破墨泼彩新法将怀乡、梦乡转化为画乡、画世界。奉出一大批传世精品,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和丰厚的精神财富。

“正由于其所独具的艺术个性有其广泛的普遍性,因而,它们永远闪耀着光芒!”邱笑秋说。

时光荏苒,画家张大千虽已作古,邱笑秋的大千情结却持续了一生。早年邱笑秋初攻山水画时,恰在内江工作,住处又毗邻张大千故居内江大风堂,时常入其拜访,深得张大千四哥张文修、三哥张丽诚的赏识,他们以张家藏画及张大千作品让邱笑秋欣赏、临习。在谈书论画的同时,他们也常常讲起张大千的生平轶事,这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邱笑秋心里。

张大千的画作、诗词,以及独具魅力的书法,令年轻的邱笑秋如痴如醉。邱笑秋深得“大千风骨”,后成为知名画家。张大千1947年曾翻过二郎山,骑马到康定,成为第一位表现藏区风土人情的汉族国画家。邱笑秋也先后18次深入西藏,数十次沿着大千的足迹进入康巴雪域采风写生,并开创了“香格里拉画派”。

大千精神感召着邱笑秋在艺术之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也激励着内江书画界人士开拓创新、不懈奋斗。这些年内江市书法家协会、东林书社、女子书社等不断壮大,内江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新闻推荐

EMBT首席设计师 Benedetta Tagliabue :张大千博物馆是“东张西毕”友谊的延续

◇全媒体记者刘颖1956年,张大千与毕加索在法国会面,两人相互交流切磋绘画艺术,并互赠代表作品,这也成为大家广为流传的佳话“...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