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产品”究竟该如何守护?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4-01 06:25 大字

受行情波动等因素影响,东兴区田家紫皮大蒜种植面积大幅萎缩

□本报记者 周金泉

时下,正是内江市东兴区地标产品田家紫皮大蒜的生产季节,田里的蒜苗一派郁郁葱葱,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丰收蒜了。然而,受市场行情波动等原因影响,田家紫皮大蒜种植面积已经大幅萎缩,这让当地干群忧心忡忡。

如何保住田家紫皮大蒜这一地标产品?当地正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从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等方面破题,使田家紫皮大蒜产业重现当年的辉煌。

效益走低种植面积逐年萎缩

3月25日,在田家紫皮大蒜种植的核心村——东兴区田家镇狮子村,农户熊怀银说:“我们的紫皮大蒜,一般都是广东、广西的商贩来收购,他们拿过去种蒜苗卖,种出来的蒜苗比一般的蒜苗更香。但去年,我的3亩多大蒜成本投入就达6000多元,总共才卖了一两千元。所以,今年我的大蒜就调减了1亩。”

在田家镇区域内种植已达上百年历史的田家紫皮大蒜,具有表面光滑、表皮呈紫红色、大小均匀、蒜味浓郁等特点。2011年底,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田家紫皮大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田家紫皮大蒜成为东兴区响当当的地标产品。

“近年,我们遭遇了‘蒜你狠’!过去高峰时期卖过7元/斤的田家紫皮大蒜,到去年最低的时候,村民都懒得收了。”狮子村支书王开森说,“今年,全村紫皮大蒜就由去年的500多亩调减到了300多亩。”

田家紫皮大蒜历经多年市场涨涨跌跌,其种植面积由10年前的近两万亩,逐年萎缩至今年的2000余亩。田家镇党委书记李伟说:“去年的行情是多年来最差的一年,农户积极性遭到打击,倒掉的、弃种的都有。而且,随着年轻劳动力进城、原来的蒜农年事已高,这也使田家紫皮大蒜产业受到了影响。”

“这不仅仅是价格波动大的原因。”长期关注田家紫皮大蒜产业的内江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唐建认为,导致田家紫皮大蒜产业发展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较高;二是销售渠道过窄,没有大型的大蒜加工龙头企业,无法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依赖商贩上门收购,大蒜往往售价较低,甚至低于成本; (紧转02版)

新闻推荐

“公益星期六 市民志愿服务日”主题活动走进东兴老街志愿服务传真情 爱心奉献暖人心

(记者邓婉蕾)3月30日,由市文明办主办,东兴区文明办承办的“公益星期六——市民志愿服务日”主题活动在东兴老街举行,各种便民...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