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字外 责任在心中 记市政协书画院书画师饶永才
今年3月28日,《饶永才——时代记忆当代著名书法家》在中央新影集团老故事频道《筑梦空间》栏目播出后,引起多家媒体转载。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新影集团老故事频道遍访书法界功业之士,开辟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艺术名家作品展”栏目并制作视频网页予以网布推介。
“我的作品能够被选上,大概是因为我多年来坚持练习书法,不断创新书法风格的缘故吧。”饶永才说,很荣幸能够参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艺术名家作品展”,作品能够选上是对他多年练习书法的最好肯定。
◇本报记者 邬丹
独创一体,创新是姿态
创新,是饶永才对书法执着前行的修行姿态。
“如果没有创新,那么书法必定会永远停留在削甲刻石的原始状态,而难有一代代新碑史就。”饶永才修炼书法,心中自有大算盘,他深知书法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书法修炼,似乎一讲到创新就易技入歧途,一谈师承似乎只能守旧而不越规。但是,多年来,饶永才始终砥砺自己“守旧而不僵,创新而有矩”,一直坚持守寂不移,拓新不止,因此,得到书法界及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好评。
“饶永才的书法,辨识标签非常鲜明。就如同我们见骨力独特可识柳体、见润丰大气可识颜体、见方切遒正可识欧风一样。”央视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表示,见笔法多姿、造型各异、章法独特,就知道这是饶永才作品的风采。
20多年前,饶永才因书法结识了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大师马季。在看到饶永才用行草书写的一幅岳飞的《满江红》时,马季用一个“狂”字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要用他的字临帖,学学这种“狂”的风格。
内江师范学院教授黄崇智非常欣赏饶永才的书法,写了一首诗来称赞:古法羲之和献之,今人转意更多师,冢中颓笔哪无用,掣取蛟龙出墨池。“我自幼喜欢书法,特别是对王羲之、王献之、张旭等古代书法名家的字甚是喜爱,经常拿他们的字来临帖、练习。”饶永才说,黄崇智教授为了鼓励他继续研习创新书法风格,将自己作的诗亲笔书写成四尺横幅书法作品赠送给饶永才,以示嘉勉。
厚积薄发,功夫在字外
饶永才从小酷爱书法,擅长行草书,他遍临古今名帖和各家书体,精心吸纳众长,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我写作书法在于孜孜不倦追求书法的力度美、造型美、布局美。”饶永才说,他练习书法,不仅注重书法本身的神韵,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厚重。
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诗告诫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饶永才将其借用为自己的书法理念:欲练字,功夫在字外。他说,自己的书法创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长期在中专、大专执教语文的涵养。而他书写的作品从内容的筛选到运笔前的构思,无不渗透着他的文学修炼和领悟。
饶永才一贯秉承的观点是:书法既要有艺术的美感、文学的厚重,又要有哲学的深思。比如,他在给玉皇观书写的作品中,内容大都选自国学中的经典语句,“道法自然”“大象无形”“上善若水”等。他认为,书法一方面要传递艺术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饶永才的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上也颇有特色,即表面上看起来参差杂乱,但整体看起来又是浑然一体。他说,这种写法是受了郑板桥“乱石铺街体”的影响。看似没有顺序,实则有条不紊,参差中求序,这正迎合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回报故里,献出光与热
饶永才是市政协书画院的一名书画师,多年来,他不忘肩上的责任,积极参加市政协书画院组织的采风写生以及“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文化内江养育了我,我虽已年老,但老骥再奋蹄,为了回报故里,我愿意为描绘内江、宣传内江尽绵薄之力。”饶永才也希望,有志有识之士能精诚相见肝胆相照,共襄故里的文化传承事业,贡献一份光,一份热,让“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名副其实、脉续千秋。
饶永才虽已退休,但一直都关注着公益事业。“只要内江需要我的作品,我都愿意用自己的特长,为内江献一份自己的光和热。”每逢春节,他都会走进社区、乡镇等,义务为当地群众写春联、送祝福。饶永才说,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让群众在观赏春联的过程中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我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为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自豪。”饶永才说,他会继续坚持书法练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崛起凝聚智慧和力量。
新闻推荐
(记者徐艳梅)“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市政务服务中心党...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