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群众炼就脱贫致富“造血”功能 市中区开办农民夜校工作侧记
农民夜校厨艺培训
农民夜校网络直播示范课
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满足广大农民对知识的渴求。
这里,是脱贫致富信息发布的平台,广大农民能及时获知从中央到地方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为脱贫致富找准方向。
这里,是广大农民面对面交流、互帮互学的场所,大家聚集在这里共谋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新路径。
近年来,农民夜校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在市中区农村“生根发芽”,成为市中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邓晓川 袁紫 文/图
助推家庭能人培养,
筑牢人才根基
2016年11月,市中区正式启动农民夜校工作。
以农民夜校为依托,市中区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根据计划,将通过建设“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实训基地,开展组团、结对帮带服务,力争在三年内集中培养一大批“农村家庭能人”。
围绕“农村家庭能人”培养的目标“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市中区在农民夜校开办之初,就确定了“四个突出”的办学理念,即突出实用实效建好用活“阵地”、突出对象特点选优建强师资库、突出供需结合精准制定“菜单”、突出激励引领培育发展“能人”,让广大农民在这里学到真才实学,成为农村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自2016年底“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启动以来,市中区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在永安、朝阳、全安等镇合理规划布局了一批集培训、实习、创业于一体的“农村家庭能人”培养实训基地。目前,已涌现出以“西瓜书记”潘俊良、“电商红娘”田红、“龙虾养殖示范户”何永刚为代表的“农村家庭能人”示范户400余户。
“菜单式”教学模式,
满足不同人口味
如何把农民夜校办得有声有色,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市中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出“菜单式”教学模式,从“点单”“下单”等各环节突出群众在农民夜校中的主体地位。
办好农民夜校,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市中区针对农民夜校授课人员不稳定等问题,组建村“三职”干部、镇包村干部等为主体的农民夜校专职师资队伍,同时建立区委党校和区农林局等部门专家、技术人员及农村致富能手代表等组成的农民夜校兼职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已组建专职师资队伍150余支、兼职师资队伍50余支。
与此同时,各村党员干部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广大群众问题“菜单”,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再由党委、政府把各村收集的问题“菜单”上报至区委组织部,根据群众提交“菜单”制成课程单、选派授课老师,实施“菜单式”教学。
“‘菜单式’教学,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广大群众能从这里获得感兴趣、对生产生活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进一步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形式,
激发农民夜校活力
11月28日,全市首场农民夜校网络直播示范课在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举行。在一个多小时内,授课老师重点讲授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变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意义,烙画的制作过程和要领。
与以往农民夜校不同的是,此次农民夜校采取网络直播的形式,让全市上千个村数万村民通过手机APP“i内江”、内江新闻网同步收看直播内容。
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农村越来越多农民用上手机,家里也安装了网络配上了电脑,此次网络直播示范课就是利用这一优势,创新夜校模式,借助互联网实现直播,让更多农民用更便捷的方式,及时学到知识。
市中区全安镇创新农民夜校教育方式,开办了12所“掌上夜校”。“掌上夜校”以村为单位,依托手机微信平台,由各村组建“全安镇XX村掌上夜校群”,让村民特别是在外务工人员都加入掌上夜校群,做到每家每户全覆盖。
开办“掌上夜校”,扩大了农民夜校的覆盖面,尤其加强了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增进了群众和村党支部的联系,达到宣传政策法规、提升群众素质、密切党群关系的效果,促进了“农村家庭能人”的培养。
创新形式,让农民夜校迸发出新活力。市中区因地制宜采取“夜晚+白天、固定+流动、集中+分散、定期+不定期、互联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办夜校,有计划地开设集中讲堂、流动课堂等,满足不同群众个性需求,让每一个群众都学有所获。
截至目前,全区150余所农民夜校共授课8000余课时,培训农民8万余人次。
彻底消除贫困,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最终目的。农民夜校作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重要抓手,发挥着传导先进生产技术、宣传惠农政策、普及科普知识等作用。农民夜校授人以渔,使群众掌握新的生产生活技能,增强群众“造血”功能,为群众提供技术支撑,使群众增收,逐步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新闻推荐
(张宇驰林典)“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党战...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