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内江造”要过“三道坎”
四川日报记者邵明亮
10月28日,正值星期日。位于内江经开区汉阳路与安泰街交界处的“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上,隆隆的重卡和钻机声响起。
该项目是内江与河北跃迪新能源科技集团(下称“跃迪集团”)合作建设的内江首个整车项目,未来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有望让内江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俱乐部”,成为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上一支新力量。
转变思路“换道超车”
老工业城市内江,早在2010年底就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截至去年底,内江机械汽配产业规模企业有87户,车用曲轴产量占全国市场的12%以上,后视镜、车用弹簧、车架占西南市场的60%以上,减震器产量名列全国前三……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虽然坐拥雄厚的机械汽配产业基础,内江却没有一家整车制造企业。
为实现“整车梦”,早在十年前,内江就开始围绕整车项目开展专题招商,但一直没成功。
近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内江也把“四新一大”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中“新能源”就是发力点之一。内江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机遇,但摆在面前的巨大挑战是传统汽车产业大环境的改变以及周边兄弟城市业已形成的优势汽车产能。“弯道超车”谈何容易?
于是,内江积极调整招商思路和方向——把目光聚焦新能源汽车。去年9月,内江与跃迪集团签约,一个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项目落地内江经开区。
如此一来,内江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转移到区域差距尚不悬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来,以求依靠技术升级实现“换道超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表面看是产业布局的调整,体现的却是发展思路之变。
高位推动高效高速
去年9月22日,跃迪集团首批人员到达内江,当天内江经开区就为他们落实了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我们一次腿都没跑,只提供材料,两天就完成了工商注册。”跃迪集团新成立的四川国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强说。
与此同时,内江市规划、国土部门均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审查会对项目进行单独审批。“飞机场、高铁站都是我们的临时会议室,项目推进速度前所未有。”全程参与项目招商的内江经开区投促局局长钟晓莉说,正是由于内江举全市之力的高位推动,才为项目落地的“内江效率”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从去年6月15日双方初次会面,21天后邀请跃迪集团高层赴内江考察,70天即签署投资协议,仅用了48天就完成项目用地红线内外78幢农房的拆迁工作,投资协议签署后124天实现开工建设……这一串数字刷新了内江项目从协议签署到开工建设的速度。
跃迪集团常务副总裁刘明海坦言,项目在跟踪对接、引进决策、签约落地等方面展现的高效率让企业在内江找到了归属感。
“目前冲焊联合厂房已完成85%,总装车间已完成40%。项目部在项目设计、手续办理和工程施工实行‘三同时’。”跃迪集团副总裁、四川国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品品介绍。
行业洗牌竞争加剧
根据“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的相关协议,该项目将于2019年3月底建成并试生产,在建成2年后达到年产新能源纯电动汽车20万辆的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内江车”想要平稳“上路”并非易事,至少面临三大考验:一是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明年3月试生产难度大;二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窗口目前处于关闭状态,导致该项目尚未获得生产资质;三是国家正逐步收紧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
7月降雨21天,9月降雨26天,10月前半月降雨就达到了9天……今年下半年,内江连续降雨让项目施工受到严重影响,工程计划也一改再改。目前,项目中能够夜间施工的部分已实行24小时施工,高空作业则是晚上准备材料,白天抢赶施工进度。
“集团研究院已完成第一款车型的技术平台搭建,车型设计已基本完成。目前集团正委托天津汽车设计院编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申报材料。”据吕品品介绍,考虑到新的纯电动乘用车准入标准变化较大且存在不确定性,跃迪集团采用“双保险”方式,在按计划继续申报的同时,积极寻找资质整合等不同方式解决项目的生产资质和企业运营问题。
在李永强看来,以2020年为标志,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但淘汰的必将是那些‘小散乱’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他认为,通过建设生产基地、汽车研究院和整车生产配套基地,内江将形成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完整产业生态链,可以有效提升“内江造”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声音:
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彭忆强:目前,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初步构建以成都(成都经开区)为核心,以绵阳、南充等地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已搭建起年产34.25万辆(含混线生产平台)新能源整车产能平台,产业整体水平居全国中游。与此同时,缺少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本地配套扶持政策不强(尤其是财政补贴)、公共平台有待健全也是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客观事实。
当前,全省多个市州都在规划或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短期来看,这对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件好事,可以快速做大产业规模;但长期来看,势必将出现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增强自身技术积累,做出市场认可和接受的好产品;同时,也需要围绕企业构建生态链,以及良好的零部件配套和市场拓展合作伙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逐步收紧,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加速优胜劣汰,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剧。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需要密切关注本地根植型企业,对本地企业进行科技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持,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原载于2018年11月5日《四川日报》第8版)
新闻推荐
生动展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森林城市·绿色家园”摄影主题比赛结果揭晓 40幅作品获奖
(记者张小丽)近日,记者从内江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森林城市·绿色家园”摄影主题比赛结果揭晓。经过...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