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产业融合谱写新时代建设幸福美丽中区新篇章

四川经济日报 2018-10-18 06:26 大字

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

7月22日-23日,中国共产党内江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市中区建设成渝经济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目标所指,重任所在。新时代建设幸福美丽中区的征程中,市中区脉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指示精神,积极对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总体定位,在考量全区发展现实需求和长远需要基础上,抢抓国家级产业融合、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试验机遇,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幸福美丽中区新篇章。

城南新区塔山公园

内江渤商西部物流中心(白马)

城乡融合

构建“3+10”协同发展新格局

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不同的区域特征,要形成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发展格局。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构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协同发展新格局。

全局考量下,市中区作出了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发展、加快白马产业新城建设、加快老旧城区改造提升,支持10个镇重点培育打造特色小镇,构建“3+10”协同发展格局的谋划。

金秋十月,漫步于市中区城南新区的街道,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处处环境宜人的公园湿地。近年来,随着城南新区不断建设发展,人气、商气、地气不断集聚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活力和势头。

按照建设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高品质城市新区目标要求,市中区大力引进了碧桂园、新城控股、香港新华集团等高端企业参与城南新区开发建设,石羊大道BC段、江宁街、江华街西延线等道路建成通车,塔山公园北广场、塔山复合绿道二期建成开放,同时还建成了全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4.1公里,邱家嘴立交南延线、黄荆坝大桥及连接线等重点交通项目正加快建设。

同时,城南新区还结合乐贤工业集中区“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积极用活滨江景观带,打造塔山公园主轴,借势内江动植物园,大力发展运动养生、健康养老、休闲旅游产业,将乐贤半岛建成“公园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公园”。力争到2020年,城南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

在城南新区高速发展的同时,白马产业新城也迎来了质的飞跃。

热火朝天的干劲儿下,白马新城茂庭路、茂门路实现建成通车,汉渝大道B段、智茂路加快建设,园区骨架路网逐步形成。206省道和白凤路场镇过境段提升改造已全面完成,白马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

当前,新城正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规划建设集零售、餐饮、酒店、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平台。不久的将来,一座崭新的产业新城势必又将拔地而起。

新区新城建设如火如荼,老旧城区改造也是有条不紊。

记者了解到,市中区当前正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突破口,加快补齐便民服务、农贸市场短板,改善市容市貌。目前已启动大修厂、文庙村、桂湖街等3个棚改项目,完成2853套危旧房改造。推进实施30个老旧院落整治和6个城乡结合部整治。实施了桂湖街农贸市场等 13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51个公厕和21个垃圾库新(改)建任务正有序推进。已拆除违法建设3313处13.8万平方米。

在重点乡镇培育打造上,市中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同时明确,辖区10个乡镇将围绕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生态涵养等重点培育打造特色小镇,力争到2020年,全区培育出1-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培育2-3个省级特色小镇。

此外,市中区启动了公交、饮水、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目前,参照城市公交实行“九免三减”优惠政策,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条,完成城乡公交专用充电桩20个,增设公交站牌50个。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0.42万平方米,新增标准幼儿园2所,建成中小学综合教学楼4个。

多措并举

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市中区地处成渝腹心,是川南乃至成渝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随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的全面贯通,市中区成功融入成渝“半小时经济圈”,其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如何将不断提升的人流、信息流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如何将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加快发展的优势?记者深入市中区多地,找到了答案。

作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2017年12月30日,位于市中区永安镇的川南大草原正式开园,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投资3亿元。该项目顺利建成,直接和间接解决了周边近300名村民就业问题,月收入在2000-8000元不等。不仅如此,《星光大道》《中国情歌汇》等大型公益活动在市中区川南大草原成功举办。自开园以来,接待游客60万人次,园区收益为2000万至3000万元。

随着一个个旅游项目的落地,黄鹤湖片区周边的柑橘、葡萄、特种水产等优质农产品找到了销路,又为川南大草原、旮旯沟等特色乡村旅游带来了客源,有效促进了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近年来,市中区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城市建设与农村融合发展相结合,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5.87亿元,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农田水利、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提升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承载能力。

区委全会明确提出,着力打造城南新区、白马产业新城、黄鹤湖片区等各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城南新区在金融、商贸物流、进口商品直销、区域特色产品出口等领域,与新华大湾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共建内江高铁金融中心,助推市中区城市建设与文旅康养、现代金融深度融合。

白马新城积极推进内江现代综合物流港白马物流园区建设,助推白马物流园区与工业、服务业企业的融合发展。

市中区《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分领域、分行业深入开展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定有新机遇,新起点必有新作为。未来,市中区将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发展国家战略,为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积极贡献力量。

(毛春燕 邓晓川 袁紫 李立科)

新闻推荐

2018大千故里·书画名家 义捐作品义卖专场举行

内江晚报讯(内江全媒体记者李静实习生张静)10月12日上午,由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内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江市扶贫和移...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