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校合作: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内江市达成技术合作协议180余个、科技成果对接500余项

内江日报 2018-06-15 07:05 大字

6月11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四川效率源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效率源科技),墙上挂着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标识牌十分醒目。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内江创新发展新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全市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内江市于2016年12月底成立了内江市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平台搭建及多方统筹,深入推进市校(院)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内江转化落地,逐步打破科研成果“近水楼台不得月”的现状,并初见成效。

品“珍馐”:成功对接500余项科技成果

“原来,公司注重的是技术方面的运用,从来没有深挖技术背后的‘故事\’,市校(院)合作后,就大不相同了:研发理论依据、撰写技术论文、申请技术专利、突破技术难题……”效率源科技副总经理黄云指了指墙上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标识牌,他深知这其中的好处。

“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要充分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和科研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活力和创新能力。” 黄云表示,作为内江市一家专门从事信息安全领域数据恢复、司法鉴定计算机取证产品研发及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内江市校(院)合作的成果,在公司整体的运营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效率源科技与多所高校合作,先后突破了230余项技术难关,两年共发表了21篇学术论文。同时,公司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平台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与内江师范学院建设“数据恢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内江市企业“民参军”探索了新路径,产品先后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全球20余次数据恢复专业展。

效率源科技的科研成果转化之路,并非个例。作为内江市医药产业“航母”的四川汇宇制药,与中科院过程所、齐鲁制药等10家单位合作,联合申报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并成功获批,仅高端注射剂艾日布林注射液的研发项目就荣获了214.85万元的资金支持。

“推进市校(院)合作,搜集企业的基础需求、了解高校的科研成果,支持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融合,从而引进先进的技术及科研成果,或者是共建分支研发机构、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内江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截至目前,内江市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西南大学等2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对接会,市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技术合作协议180个;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与技术进内江等相关活动,科技成果成功对接有500余项。

搭“鹊桥”:多所校(院)在内江设立常驻机构

数月以来,浙江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有关工作人员李燚辗转于企业与高校之间。6月13日清晨,李燚一行又一次去往内江市部分企业、相关单位洽谈市校(院)合作事宜。李燚称:“以前,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快速对接市场环节有局限,通过市校(院)合作,用实际效益为高校的科研成果‘打分\’,通过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让一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发展至今,随着内江市校(院)合作的不断深化,重庆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均在内江设立了常驻机构,专门对接市校(院)合作的相关需求。并且,很多高校的研发人员多次深入到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并深入开展培训与学习。

在企业与高校(院)的对接过程中,虽有难题,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李燚称,从今年内江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共收集的340余项涉及工业、农业、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的企业技术需求来看,内江市大部分企业有着强烈的市校(院)合作需求,但不少企业苦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制约。

“对此,要引导和鼓励高校选派专家教授到内江市开展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吸引内江籍高校师生返乡创业,全力突破人才短缺的瓶颈。”内江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内江市将深入分析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人才和成果优势,推动精准对接。突出抓好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并通过各项利好政策,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资金发展,力争将内江市建设成为省内外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高层次人才聚集洼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地,并依托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联系协作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优势互补,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孙一君文/图)

新闻推荐

让市民早日体验便捷的“绕城高速”李发强带队视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全媒体记者任寒)6月13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发强带队视察内江市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视察组一...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