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内江”一篇“内江版‘芳华\’”专题稿,引起无数内江人的共鸣——内棉“芳华”,感动一座城市

内江日报 2018-04-25 07:58 大字

◇全媒体记者 黄俊钦

4月22日晚,微信公众号“最内江”推出一篇名为《内江版“芳华”:这上万名美丽女性,还有多少内江人记得她们》的文章,一字一句、一图一画,回溯了内江棉纺织厂(以下简称为:内棉)艰苦卓绝的创业历史,反映了几代“内棉人”无私奉献、求实进取的敬业精神。

文章甫一推出,便迅速在内江掀起一波“回忆杀”,引起无数内江人的情感共鸣。

该文作者韩策民今年已72岁,谈及创作初衷,作为原内棉宣传部干事的他这样回答:“自2008年内棉倒闭后,我曾无数次问自己:你能忘怀这份‘内棉情结\’吗?”

1一部相机,

记录一段历史

韩策民的“内棉情结”起源于一台老式海鸥相机。

“尽管早已没使用,但它仍完好如初地保存在家。”韩策民的老伴冷恒碧告诉记者:“老头子当‘宝物\’一样爱惜它,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去擦拭机身和镜头。”

这台“海鸥”相机究竟有何特别,值得老人如此视若珍宝?时光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这一时期,韩策民被借调至内棉党委宣传部工作。“搞宣传,就得会记录。”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好摄影,用照片将内棉的“发展史”与“内棉人”的“奋斗史”留存下来。于是,他自掏腰包买来大量摄影类书籍、杂志,并投入全部业余时间钻研学习。

“每天都像‘走火入魔\’一样,抱着书吃饭、睡觉。”回忆起那段日子,冷恒碧打趣地说,“他对我不闻不问,都让我心生醋意了。”玩笑归玩笑,她自始至终都支持着韩策民,陪伴他省吃俭用数年,购买了这台在当时价格不菲的海鸥相机。

用这台“海鸥”,韩策民在岗41年间,拍摄了近5000张照片,详实记录并收集了内棉从艰难创业到初步发展、从遭受洪灾到恢复生产、从厂区扩建到全面发展、从鼎盛时期到解体倒闭的全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处女作”《报捷》,在省上一次摄影展还获了奖。

2一份“寿礼”,

再现内棉辉煌

时光一去永不回,曾经的辉煌却在老照片中被镌刻成永恒。自2008年内棉倒闭后,这些照片便成为韩策民及一代“内棉人”的精神归处。

“每年4月,‘内棉人\’都会办一场聚会,大家都喜欢看我拍的照片,一起回忆那段艰苦的岁月、奋斗的时光。”韩策民说,今年的4月尤为特别,“正赶上内棉建厂‘60周年庆’”,他老早就合计着,要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精心送上一份“大礼”,再现一次“内棉辉煌”。

为了实现这一心愿,当聚会时间与地点确认后,韩策民便着手开始准备,将过去所有的老照片全部重新翻出来,精心挑选了百余张,再从原内棉档案室搜罗出大量的文字、图画资料。经过分类归纳后,他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以“怎能忘怀‘内棉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怎能忘怀‘内棉人\’辛勤建设的家园”等5个部分,细细讲述内棉跨越半个世纪的荣辱兴衰,以及全体“内棉人”矢志不渝为企业发展和祖国强盛作贡献的真实往事。

3一场回忆,

铭感最美“芳华”

4月19日,《内江版“芳华”:这上万名美丽女性,还有多少内江人记得她们》一文在“内棉60周年庆”首推,勾起几代“内棉人”的无尽回忆——

“作为第一代‘内棉人\’,我全程经历了这段患难与共、共创辉煌的岁月。”从1958年建厂到1995年退休,69岁的杨剑英将一生最美的“芳华”都献给了内棉,为此她深感自豪,也因而对内棉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当她阅读《内江版“芳华”》这篇文章时,一度潸然泪下。

“1958年建厂,我们一起挖地基、睡牛棚,织出第一匹布;60年代进车间,车间到处漏雨,没有通电,我们‘摸黑\’织布,冒雨搞生产;80年代遇洪水,我们众志成城,抢险救灾,仅用43天就恢复了生产……”回首往事,情至深处,杨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近哽咽,“感谢韩老师做的一切……感谢党和政府、内江人民还记得我们……”

68岁的赵朝斌,是原内棉织布车间党支部书记。“我1984年调至内棉工作,那时正好是内棉的鼎盛时期。”她说,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内棉最初的艰难创业时期,但却亲眼目睹了老一代“内棉人”是如何不忘历史、勤奋建业的。她回忆说,有一次,厂区全面停电,器械无法运作,但没有一个工人提出休息,“工人们都不出车间,‘摸黑\’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生产。”那时候赵朝斌便觉得,作为一名“内棉人”,是多么的荣幸与骄傲。

鲜有人知道的是,城西街道吕祖庙社区党支部书记钟丽萍,也是从内棉走出来的“内棉人”。

“没有内棉就没有今天的我。”对于内棉,钟丽萍心里装的只有“感恩”二字。她说,在内棉的栽培下,1991年参加工作的她,迅速成长为年轻一代的“中坚力量”“生产标兵”;后来,经单位推举,她被评选为四川省先进党员、四川省劳动模范;2012年,她还被选为全国2270名党的十八大代表之一……

2008年内棉倒闭后,钟丽萍带着辉煌成就、内棉精神走上新岗位。“再苦再难没有内棉难!”在工作中,一旦遇上烦恼与困难,她都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并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服务,竭尽全力为幸福美丽内江建设献力。

4一种情怀,

引发全城共鸣

《内江版“芳华”:这上万名美丽女性,还有多少内江人记得她们》一文,勾起的不仅是“内棉人”的回忆,也引发无数内江人的情感共鸣——

内江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某负责人说,“当我们在网上看到韩老师发出的这篇文章后,便深深为‘内棉人\’敢挺、苦干、实拼的建业精神所打动。”为了让更多内江人体会到这种精神,他们第一时间联系到韩策民,在征得他同意后,将文章在“最内江”发布。

22岁的张仕鑫在内棉附近某小区出生并长大。“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婆牵着我到河边散步,每每路过内棉大门时,都饶有兴趣地给我介绍这里曾发生过的大小事。”他说,“所谓眼见为实,读过这篇文章后,我仿佛真切看到了这段‘近在身边\’的辉煌历史,就像外婆回到我身边讲故事一样,这种感觉太美好太奇妙了。”

“我的祖父曾是内棉的一线工人,我也算是半个‘内棉人\’。”市民郑晓军说,小时候,她经常在周末去厂里找祖父,在美丽的南园里玩耍。看过文章后,“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那段美好的青涩时光,看到了祖父埋头苦干的身影……”

网友“萍水相逢”留言说:内棉精神永在!父辈的艰苦创业和辉煌业绩,将激励后辈子孙坚守岗位,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作贡献。

网友“力哥”留言:内棉,你屹立在美丽的沱江河畔;内棉,你是甜城儿女的骄傲;内棉,你为内江、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你仍是内江人民学习的榜样!感谢你们——“内棉人”!

网友“老吾老”作诗一首:拂去尘埃忆当年,代代青春咏歌赞;那时芳华也惊艳,谁说女子不如男;五十金岁多奉献,回望历史无悔天;功利地方建三线,内棉精神后世传。

……

从建厂到倒闭,内棉不仅牵系着上万职工的情与汗,更是萦绕一代内江人的思与忆。截止到25日零时,《内江版“芳华”:这上万名美丽女性,还有多少内江人记得她们》在内江日报社全媒体平台的阅读量已达5万人次,跟评点赞量超过500人次。

新闻推荐

内江市召开交通运输“五清”行动暨政风行风建设“五大行动”工作会

(彭远清)为深入实施清沟、清路整治,进一步改善公路路域环境,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政风行风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内江市近日召开交通运输“五清”行动暨政风行风建设“五大行动”工作会。副市长曾云忠出...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