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内江市中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四川经济日报 2018-02-05 09:55 大字

城市繁荣、乡村更美,2017年内江市中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10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4%。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这是市中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写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市前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全市前列。”市中区委书记黄俊伟表示,着力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抓好乡村振兴、着力抓好项目投资,开启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中区新征程新篇章。

市中区的底气,来自蓄势发力、跨越赶超的坚实载体。近年来,市中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成渝乡村旅游样板区建设有序推进,改革、创新、消费、开放等动能正在不断孕育和积蓄,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开创新局面,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氛围越来越浓,加快发展已成为全区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和社会共识。

产业提升

优势资源要素加速聚集

华玉板簧阴极电泳自动化涂装线土建和厂房已竣工,主、辅设备全部安装到位,现已正式投入运营;高速铁路机车用弹簧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试产。

东林矿山分布式控制系统研发项目系统理论设计已完成,投入试生产。

旭日环境科技带式输送机前瞻自诊断控制系统研发项目绘制总图,技术审核,投入项目试生产。

鸿强机床单点开式数控高精密钢架冲床生产线改造项目试产。

……

去年来,市中区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三百行动”,完成技改投资20.1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2%。

2017年12月6日,市中区召开工业经济发展座谈会,邀请规模以上企业,共商中区工业经济发展大计。会上,与会的9家企业代表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围绕企业搬迁承载率、流动资金、人才引进培训、企业工伤保险、土地租用、污染治理等方面交流发言,并表达了企业发展诉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就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一一解答与回复。

黄俊伟强调,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区发展意识。城市兴旺需要产业支撑,促进工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发展工业企业是实现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据悉,该区将深入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在白马茂糖片区启动近期10平方公里的区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着力解决乐贤工业集中区“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企业搬迁和返乡创业平台载体问题,为经济发展筑强工业载体。

8.9:58.7:32.4,这是2017年市中区三次产业结构。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以现代物流、电商为引领,市中区现代服务产业加速发展。

“物流发展最重要的是平台载体支撑。”走进位于白马镇的内江渤商西部物流中心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陈奇介绍,园区主道路路基填筑正在有序进行,道路修好后便可进行主体施工。该中心占地500亩,规划建设川南公铁联运基地、川南二手车交易市场和内江公路物流港,届时将填补内江无公路物流港的空白。

2017年11月27日,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和中汇力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川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标志着该项目在市中区正式落户。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估算7亿元。建设面积约25万平方米,包括货运停车场、物流用房、商品展示用房、冷链冻库、气调库、仓库、“中央厨房”基地等,主要用于农副产品的物流、交易、展示、仓储、技术服务活动等。

市中区朝着围绕建设川南物流新高地,打造立足川南、配套成渝、辐射西部的现代综合物流港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8.9亿元,增长36.9%,县域电商交易指数位列全省第29名,全市排名第一。累计建成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17个,培育打造“甜城乡土”本土电商品牌27个,成功打造黄桷桥村土鸡蛋、狮湾村咸鸭蛋等38个“一村一品”。

——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成功引进大自然康养城项目、德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公园项目,助力现代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创新居家服务养老新模式,全区养老机构达到38所,新增床位497张,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7个。

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该区结合全市“12345”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351”特色产业发展行动,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农业产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城乡一体

加快旧城改造建设美丽新城

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房子,是老百姓的心愿。近年来,市中区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步伐,积极争取国家棚改扶持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愿望。

大修厂属于典型的老工矿企业,现居住的居民大多数是大修厂改制后的职工,属玉溪街道脚盆田社区管理范围。该片区房屋是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筒子楼,房屋功能不配套,无厨房、厕所。由于年久失修,该片区房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经过前期摸底调查、筹备等工作后,2017年12月15日,大修厂棚户区改造模拟征收工作正式启动。

市中区探索“自改委”棚户区改造新模式,由社区党员、群众代表、户代表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共同成立居民自主改造工作委员会,由群众全权决定改不改、怎么改、谁来改的问题,实现了棚改的最大“公约数”,破解了征收拆迁难关。

片区危旧房自治改造委员会成立后,全程参与补偿方案制定、评估机构选择、未登记建筑认定、安置房源分配等工作,在调查摸底时,自改委成员仅4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调查摸底调查表的登记工作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截至1月3日24时,已有478户居民签约,签约率达到98.56%。

“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是上世纪建的,晴天还好,一遇到下雨屋顶就漏雨……”说起在老房子里居住的日子,脚盆田社区居民冷恒扬一脸无奈。

随着大修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启动,冷恒扬的安居梦即将变为现实,“当得知这里要改造的时候,我们老两口非常高兴。模拟征收开始那天,我们就完成了签约。现在我们就等着拿到补偿金去买新房了。”

这是市中区加快旧城改造的一个缩影。

去年来,市中区启动了大修厂片区等棚户区改造,配合完成邱家嘴立交桥南延线、沱江大桥改造等项目建设任务。全年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2636套,棚户区改造项目成功融资申贷23亿元,全市排名第一;集中整治老旧院落64个,百万安居工程累计开工60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0户,提升改造农贸市场3个。

市中区始终坚持城南新区建设“一号工程”不动摇,让人气聚起来,环境美起来,形象树起来。

去年来,石羊大道BC段、江宁街、江华街西延线建成通车,塔山公园北广场建成开放,建成全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川南城际铁路公铁两用桥及三元站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公安分局技侦大楼等配套设施项目主体完工;引进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南新区拍地建设高品质楼盘;推进污水提升泵站、生态湿地公园、黑臭水体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该区还积极推进朝阳柑橘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白马、史家、凌家等小城镇建设。同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7个,创建省、市、区三级“四好村”83个,永安镇尚腾新村荣获“2017年四川百强名村”。

改革引领

乡村旅游成经济新增长点

1月8日,省旅发委公布新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市中区黄鹤湖旅游区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无中生有、风景秀丽、川南唯一”的大草原,是感受蒙古风情、体验策马扬鞭和自驾露营的最佳目的地。

这里有清幽的湖面、延绵的山丘、连片的荷塘、缤纷的花海、多彩的稻田,是户外写生、少儿拓展、农事体验的乐园。

这里有一大批农民书画家,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代画仙”晏济元的故乡。

这里有标准化的国家级垂钓基地和西部最大的观赏鱼基地,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绿色生态的万亩柑橘柠檬葡萄基地,是户外徒步、采摘鲜果的天然氧吧。

近年来,市中区以成渝乡村旅游样板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实施“两朵玫瑰、一片草原”“两座公园、一个基地”“两个AAAA景区、一片乐园” 三个“2+1”精品旅游项目,扎实推进农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川南大草原于去年12月30日开园以来,人气火爆,仅元旦节三天就接待游客7万人次,车辆超过2万台次,带动周边群众受益超过2万余人。永安镇尚腾新村成功入选全国首批90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永安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黄鹤湖旅游区已经成为该区的标志性景区,景区带动周边2个镇、16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投资约9.5亿元,直接带动100-150户农家乐发展,为沿线村民创造5000-8500个就业机会,直接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

大千欢乐世界主题乐园填补了川南片区无大型游乐设施的空白。同时与塔山复合绿道公园、玉皇观等景点串点连线,形成集户外运动、健身休闲、文化体验、亲子游乐等为一体的旅游集散地,为该区2018年创建乐贤半岛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旮旯沟、五彩牛桥·玫瑰花坞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市中区始终按照绿色发展、生态环保的理念,以城乡要素开放流动为支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积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城一体,互促互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去年,市中区如期完成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改革任务,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中期评估验收,获得考评组给予“基础工作扎实高效,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改革路子,形成了体系化推广经验”的高度评价,新获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机制两项拓展任务。

以“农合联+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为框架建立的集生产、销售、信用、消费互促互进的“四位一体”新型经营服务体系,被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成果,成功入选2017年四川十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

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五股”分配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余万元,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625.5万元。

农业农村改革亮点纷呈,为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了新动能。2017年,该区被评为“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年度推进示范区”。

共享民生发展

***再战再胜

金秋的柑橘园里热火朝天,一片繁忙的景象,一群人正忙着剪枝、摘果。忙碌的人中很多都是村上的贫困户。

福生园是朝阳镇铧匠冲村引进的产业之一,流转350亩土地种植柑橘,需要务工人员,“第一书记”赵国飞与老板反复协商,希望能优先考虑使用贫困户,最终得到老板的大力支持。

谢志华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常年多病,儿女在上大学,医药费和学费需要不少钱。赵国飞了解到其家庭情况后,为他申请了镇上的公益岗位,其妻子也介绍到柑橘园务工。

与铧匠冲村紧邻的黄桷桥村,不等不靠、探索创新,为广大村民脱贫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门路。黄桷桥村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通过探索实施“三借三还”模式,实现了全村1500亩土地全部流转,精品柑橘、雷竹和特色水产等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借一还二”,以“万亩柑橘园区”建设为契机,将入户的扶贫资金入股雷丰果业种植公司,发展柑橘产业,贫困户领取收益分配,确保帮扶本金翻番。

“借苗还果”,针对传统柑橘品种老化、农户资金短缺等问题,农户前期无偿“借”雷丰公司春见等精品柑橘枝条对传统柑橘进行高换嫁接,待柑橘经过嫁接后开始挂果的当年和第二年,农户将每亩3%的产品“还”给公司。

“借鸡还蛋”,依托电商平台拓宽增收渠道。黄桷桥村集体“借”市、区帮扶部门无偿提供的鸡苗、鸭苗和养殖技术支持,让部分贫困户投入劳动力和较小成本养殖,待鸡鸭长大后将土鸡蛋、鸭蛋“还”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包装销售,所得收益归贫困户。

该区加大扶贫信贷力度,通过“贫困户+龙头企业+小额信贷”的模式,申请贷款340万元,促使68户贫困户与茂源柠檬开展生产合作,共同受益,把贫困户变成了股东,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去年,市中区实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亿元,大力实施住房保障、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教育医疗等22个专项扶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74户455人,实现579户1685人脱贫、6个贫困村退出,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0.7%。

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区上下奋力书写民生社会事业新篇章。去年,“十项民生工程”“19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各类民生投入16.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

为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中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合作、整合办学模式,已开展合作(联盟)办学6所、整合办学3所,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同时引进优质高端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发展,使市中区教育达到“强弱联合、做强做优、师生受益、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有效促进了城乡间、区域内和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去年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此外,区中医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加快建设,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分开深入实施,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大力实施平安中区建设,在2017年度全省平安满意度测评中,该区全省排名第44位,较2016年上升47位,居全市第一。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

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100万元。加强“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为8483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15730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7个,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29%。

……

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医其病、养其老……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市中区人正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按照“一个总体取向、两个走在前列、三大攻坚战、四个着力、五大保障”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中区,为推动治蜀兴川内江实践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李燕)

新闻推荐

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市人大代表蒋光宁:2018年,市公交集团围绕努力建设惠民、绿色、智慧、人文公交,将有几个创新举措。一是“2新”:新购入30台新能源纯电动车、建设内江第一座新能源纯电动充电站;二是“3甜”:将105、2...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