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法治内江建设的强大力量——内江市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市综述
◇本报记者 刘小玲
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在市中区大洲广场,一幅幅活动宣传标语映入眼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学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维权不吃亏”。
这天,内江市在这里举行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61个市级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一场集中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就是要多宣传法律知识,让我们老百姓有更多的渠道了解法律,从而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市民胡华荣深有感触地说。
法治观念越发深入人心。事实上,法治意识得到提高的不仅仅是胡华荣,法治的阳光沐浴着420万内江人民。法治既是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重要内容,更是重要保障与支撑。从执政行政到日常生活,从经济活动到社会民生,法律的作用日益凸显,法律的力量愈发强大。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法治带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更感受到了法治对于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助力和保障。
保驾护航 法治助力内江发展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12月1日,备受关注的《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经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
这标志着内江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正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沱江流域内第一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法规。
这也意味着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工作正式被纳入法治化轨道。
沱江是内江的母亲河,九曲十一弯的沱江内江段形成了美丽的甜城湖。一年来,《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的立项、起草、调研、论证、审议、修改各环节,一系列立法工作扎实推进。
此次立法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原则,着眼开门立法、科学立法,采百家之长、集众人之智,彰显了立法民主,提高了地方立法质量。
下一步,内江市还将进一步深化法治保障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专项行动,为内江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定的法治保障。
已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内江,民主法治建设迎来了新机遇。一批涉及城市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紧贴、回应社会现实及其需求的法律条例,也将逐步通过“阳光立法”,成为法治内江的有力保障。
事实上,用法治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不仅仅体现在“立法”工作上。
今年,内江市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扶贫“六个全覆盖”活动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法治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法律意识,进一步为贫困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进一步为全市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水平。
这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并将持续到2020年。这意味着,将为全市301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78万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实现贫困村法律顾问、法治明白人、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村规民约全覆盖。
目前,已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8275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35件,人民调解员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49件,调解成功率达98.6%。开展“流动式”预防宣传,在扶贫预防领域开展“菜单式”预防教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
此外,内江市还出台《法治保障“舌尖上安全”专项行动方案》,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综合施策,用法治保障“舌尖上安全”。今年完成食品药品抽检6671批次,合格率达96%。全市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重点突破 法治内江亮点频现
顶层谋划布局,全面部署发动。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内江市依法治市步履铿锵,各项工作全面开花。
事实上,依法治市涉及面广,“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利于深入推进,必须突出重点。
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先要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内江建设的核心任务,其目的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
黄女士家住市中区,她在城区经营着一家小商店。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办证的事情时常困扰着她。
“有一次办理税务登记,因为资料没拿齐,反复跑了好几趟。再加上我识字不多,很多事情都是问别人后最终才办好的。”黄女士回忆说。“不过现在好了,很多证件在网上也能办好,这样我就可以让在外地上班的儿子帮我在网上办理了,非常省时省力。”黄女士高兴地说。
事实上,有着黄女士这样感受的市民并不在少数。政府职能的转变,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内江市建立了审批服务项目运行、政务服务信息、审批服务行为监管三大行政审批平台,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市本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24个,全部入驻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并通过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推行“一窗办理”“缺席默认”“立等可取”“贴心服务”四种模式,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市本级办件量达23余万件,审批服务项目的办理提速达92.3%,提前办结率达94.4%,内江成为全省唯一连续9年无超期件的市,2016年以来群众满意率每月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基层治理——解开繁难复杂的基层治理方程式,“法治”提供了一把钥匙。
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包罗万象,如何让法治工作全面覆盖,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内江市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动的基层治理机制,经过几年努力,党群“110”“大院长”“业主管委会自治模式”“群众议政”“凤凰模式”等基层治理创新做法已在全市范围学习推广。基层法治实践成效逐步突显,83家单位获评各类法治先进单位,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79家。
司法改革——“蹄疾步稳”,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感受公平正义、享受幸福生活。
一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各部门在各个领域作出了不懈努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生态法庭建设、市人民检察院的行政司法衔接、市公安局环保警察队伍组建都走在同行前列。市人民检察院指导办理的“李某某、梁某某污染环境案”获评全省“两个专项行动”十大精品案例,并作经验交流发言。牵头制定的《内江市加强危险废物规范管理的意见》也成为了全省首个市域危险废物综合治理机制,在全省推广。
法兴则天下兴,法治则天下治。法治内江建设,正以蹄疾步稳的姿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甜城大地全面深入推进。
形成合力 依法治市稳步推进
一年来,内江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践行省委提出的“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的总体要求,围绕“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内江”的目标,切实把幸福美丽内江建设的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总体形成。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领广大群众这个“绝对多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依法治市,既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原则,更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务实推进。
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市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内江市牢牢抓住这个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落实常态学法、任前考法、法治档案、年度述法制度,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走在前列,带领全市广大党员、群众共同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全年全市共举办6次任职资格考试,1800余人参考。
建设法治内江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内江市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充分挖掘内江市书画、民俗等文化优势,做优做亮“以案说法”等法治宣传品牌,结合“道德大讲堂”“农民夜校”等进行法治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法治宣传实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全市已建成法治主题阵地77个、法治宣传载体1648个,拍摄法治微电影54部。
围绕重点人群普法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内江市坚持法治意识从娃娃抓起,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体系, 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亮点纷呈。实施社区服刑矫正人员“阳光关爱”法治帮教活动,今年对全市社区服刑矫正人员开展集中教育14614人次,社区服务13744人次。
从灌输式向渗透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从“小普法”向“大普法”的转变,内江市普法工作多措并举,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断增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内江提供了新的指引。
合着时代节拍,肩负时代使命。当前,推进法治内江建设的强大力量正逐步聚集,法治之光照耀着建设幸福美丽内江之路!
新闻推荐
■编者按:为进一步普及电磁辐射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高压变电站、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更好地将环境保护工作与城市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今日起,本报推出“科学认识电磁辐射推进城市建设...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