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工程”:为内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兰萍
11月初,连续阴雨天气后,内江迎来秋日暖阳。
走进位于内江经开区孵化园内的四川祥和茂服饰有限公司,车间里传来制衣机快速运转的声音。公司总经理张梦像往常一样,在车间里来回走动,一边了解工人的生产情况,一边仔细查看成品质量。
张梦生于1990年,内江经开区人。此前曾在成都打工,在房地产行业工作多年,长年西装革履的职业生涯,让他对服装定制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3年,他辞去高薪工作,在成都做起了服装定制生意。但现实却不如梦想美好。通过一年的创业,除了积累一些经验外,张梦可谓“颗粒无收”。
2014年,内江大地劲吹“创新创业”之风。同时,为感召更多在外发展的内江籍人士回家创新创业,内江市制定了提供办公场所、免费使用水电、税收优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对于张梦来说,机遇来了!
张梦毅然回到内江创办了祥和茂制衣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通过淘宝网和公司网站,出售定制服饰,包括企业工装、制服、团体文化衫和个人私服定制等。
“不用交房租,服务十分到位,即使公司需要人才、平台,当地政府也是竭尽所能给我们提供便利和条件。可以说,入驻内江电商基地,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张梦如是说。
如今,经过三年的努力,张梦实现了从草根创客到成功企业CEO的华丽转身,四川祥和茂服饰有限公司也成长为一个拥有服装设计师、形象设计师、制版师等专业人员160余名的公司,现有终端客户尺寸量30余万个,常年粘性消费人群16万人左右,线上网店50余个,线下体验中心10余个,还在重庆、自贡、宜宾、绵阳等地合作建立多家分公司。
“成长”起来的张梦,仅是内江市大力实施“回家工程”的其中一个受益者。
过去,内江籍人士为了生计和发展被迫走出去,农村劳动力输出高峰期时达120万人以上,约占420万内江总人口的27%左右、约占202万农村劳动力的59%左右。
而这样的情况,在2015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数据显示,自内江市启动返乡创业工作以来,全市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人数6368人,创办经济实体6614个,其中返乡创办企业680户(其中规模企业46户),从事规模化种植养殖业226个,从事个体经营5608人,引进投资总额达199.76亿元,新增返乡企业吸纳就业3.26万人,返乡创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特别是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呈现出了“被迫走出去”转向“主动走回来”、“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小额投资”转向“规模投资”、“农村空心化”转向“农村实体化”四大亮点,成为内江市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对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围绕破解这一矛盾,内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部署和省委“提出加快推动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一直以来,内江市把实施“回家工程”放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放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来谋划,放在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来考量,政策向“回家工程”倾斜、资金向“回家工程”集中、人才向“回家工程”汇聚。
为让返乡创业者既“回家”又“回心”更“安心”,内江市先后研究出台了《内江市返乡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内江市支持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关于内江市“1+N”产业优惠政策》等政策措施。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围绕户籍转移、子女入学、养老保障等核心问题,着力解决返乡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返乡创业发放贷款1.3亿元,帮助返乡创业企业和个人缓解了创业资金压力,先后帮助解决2000余名返乡创业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所谓安居乐业,只有有了固定的房子,才能安心地创业。
为此,内江市除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外,还加快推进返乡创业园区(基地、科技孵化器),返乡创业乡镇、街道、村等平台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平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返乡创业示范园区18个、示范乡镇14个、返乡创业孵化器3个,示范企业27个;建成10个驻外农劳工作站,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广阔创业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江市掀起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热潮的影响下,广大乡友情系故土、投资家乡,瞄准农村市场,抢抓改革机遇,创造性地将返乡创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形成了“能人带穷人”“一人带众人”的可喜局面,助力内江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闻推荐
□白水据报载,内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社区)证明清理工作,自10月起取消了250项村(社区)证明,仅保留10项。毋庸置疑,这是极大的便民利民之举。生活中,有的证明是必需的,但大多证明是可有可无的。开一个证明,...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