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水蓝天,共建美丽经开区——内江经开区推进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综述
◇本报记者 胡信柯 文/图
近年来,内江经开区坚定不移抓好绿色发展,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严格项目准入,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如今的经开区,甜城大道与汉渝大道两侧绿树成阴,玉王庙立交沿线种满了树木,日益清澈的沱江水流过圣水寺门前,工业园区空气质量逐年提升……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国家级经开区正向市民走来。
水源地保护: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近日,记者跟随内江经开区环保分局工作人员前往对口滩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现场采访。记者看到,沿对口滩的村道边都设置了隔离防护网,每隔一段距离还设立了标示标牌和视频监控设施。
为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经开区制定了多项举措——
开展沱江对口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截至今年6月21日,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沱江岸边陆域边界建设长2.69公里、高1.8米的隔离防护网,设置66块标示标牌,安装21个固定视频监控头,以及信息采集传输网络系统和办公设施等。
实施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理。截至目前,对口滩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5户农户及内江尖山养殖场已拆迁完成。二级保护区内,内江德丰养殖有限公司废水经场内沼化处理后,提升至山顶储存池供周边农户灌溉使用,并拟于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搬迁。
坚持排查水源保护区沿岸环境隐患,区环保分局、区经科局主要领导带队,到对口滩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经开区段)沿线徒步排查环境问题,发现排污口、垃圾堆场、一级保护区内农田等8处环境问题,并逐一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在水源地正式投入使用前整改完毕。
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定期清查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情况,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从速从严查处,实现饮用水源保护区全方位监管常态化。
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等三条“红线”管理,严格对对口滩饮用水源保护区、包谷湾水库等水源地实施保护;推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经开区段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全面达标。
防污治污:共护碧水蓝天
2016年,西督中心督查反馈了经开区5个环境突出问题,经开区立即行动,全面完成了海德科技、沱江花园滩水源地保护区、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等突出问题整改。
今年,经开区印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向镇(街)和区级相关部门下达了2017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包括总量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明确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控制在75微克/立方米以内、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3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4%以上。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2016年夏季,经开区开展了为期40天的垃圾、秸秆禁烧综合巡查专项行动,及时制止焚烧行为30余起;开展油煤烟整治,督促安装油烟净化器4台,排烟道整改5处;督促辖区4户重点企业完成危险废物申报手续办理和转移工作;投入103.2万元建成经开区管委会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已通过验收正式运行,2016年1月-12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7%;达标天数238天。
在开展环境监察工作上,经开区积极配合内江市、市中区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和投诉处置工作。全力配合市环保局、市中区环保局,巡查企业30余次,园区未发现企业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全力配合市环保局、市中区环保局做好环境投诉处置工作20余起,处置率100%。
为了让经开区拥有更多的绿化,让群众有一个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今年3月,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率领干部职工在四合镇柏林村包谷湾水库开展了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当天,植树现场热火朝天,参加活动的干部职工分工明确,有的扶着树苗、有的刨坑培土、有的浇水施肥,细心种下一棵棵树苗……大家共同努力,共栽植栾树700株。
巡河护河:创新机制效果好
今年以来,经开区坚持“河长主治、源头防治、系统共治、项目整治”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落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涉河湖执法监管六大任务,组织召开推进会,层层压实责任,落实河长制体系,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实施“1+1+4”河库管理保护模式,切实履行沱江河长职责,确保了全区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
7月26日上午,记者前往对口滩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采访,这里属于经开区四合镇的地界。此时,四合镇党委书记胡荣正带着经发办的两名工作人员巡河。
胡荣指着保护区的隔离防护网说:“每次来到这里,我们都会仔细检查,隔离网是否有人为损坏,还有没有人随意倾倒垃圾在隔离区内。除了这些,我们还给沿岸的村民发放了通知,让他们使用有机肥料,保护水源地环境。”
巡河结束后,胡荣告诉记者,身为河长,除了要履行自身职责,更多的还是要向广大村民宣传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只有大家共同爱护母亲河,才能确保我们的饮用水源健康安全。
据悉,经开区共设立2名沱江区级河长、6名沱江镇(街)级河长、20名沱江村(社区)级河长,形成了三级联动的沱江河长制体系;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以及独具特色的“河道警长制”,在沱江(经开区段)分段设置了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担任“河道警长”,实现了沱江“河道警长”与沱江河长全配套,服务保障治水工作顺利开展。
经开区各镇(街)也同步建立了河长制工作相关制度,确定了职责分工;建立区、镇(街)级河长制验收、考核、问责等制度。在河道巡查工作中,区级成立沱江河道巡查队,镇(街)、村(社区)成立巡护队,每周组织对河道垃圾等漂浮物进行清理。
综合治理:让市民共享绿色福祉
为落实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经开区编制了《经开区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规划(2016-2020年)》《经开区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项目规划(2016-2020年)》,着力开展“一增一减一治”,推进一批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重大项目,力争到2020年,经开区河流域检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82%。
在构建生态绿廊方面,经开区按照“一带两廊五线七园”生态景观规划,推进交通镇、四合镇城区城周绿化工程,开展高速公路沿线、道路骨干网周边等绿化工程建设,有序实施松山公园、大梁山公园、圣水寺等景区景点建设,积极配合市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8月2日,记者在正在加紧建设的松山公园内看到,公园的基本样貌已经成型,工人们正在给公园的广场铺设地砖;公园内的建筑也已经拔地而起,正进行内部的装修工作。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5月,松山公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1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9860万元。目前,环山公路已全线贯通,全民健身中心、素质拓展中心、婚纱摄影基地、观鸟步道、游客接待中心及松义广场茶室主体工程已完工;婚庆中心及儿童乐园乔木种植也已完工;正在办理水、电、气管网埋地手续,以铺设水、电、气、污水及雨水地下管网,开展铁路高压电迁改下地工作。
松山公园建成后,经开区居民将拥有一个绿地面积为224亩的“天然氧吧”,享受到一个集优美环境、休闲娱乐、观光、科普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建设,也要保护。经开区内企业众多,企业污水排放是可能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从经开区建设局了解到,早在2015年,经开区就已大力解决这一民生问题。
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汉渝大道三段的白马和平村尾水管网施工地,这里的尾水管网已经全部施工完毕,提升泵站也已建成,经开区内企业污水都将经过这些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随后,记者来到汉渝大道一段和汉渝大道三段,经开区建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汉渝大道一段的雨水、污水管,汉渝大道三段的污水管都已完成了铺设。
“经开区的一些重点排污企业的生产性污水会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而平时的雨水或生活污水都会通过汉渝大道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内。有了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有效地避免了企业污水直排入河等问题,老百姓在吃水用水上也能安全放心。”经开区建设局工作人员刘友说。
近日,记者来到经开区内新坝大桥上游700米处的一片空地上,这里曾经堆满了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卫生。但是现在,建筑垃圾没有了,地上长出了青草,周围还拉起了隔离防护网,设立了教育警示标牌。
记者从经开区环保分局了解到,今年4月,新坝大桥上游700米处河岸建筑垃圾清理工程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预算编制、财政评审、施工合同签订;5月底完成垃圾清运施工和斜面绿化;6月9日完成100米波形防护栏和教育警示标牌安装;6月23日完成竣工验收,至此,此项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治理好河流,保护好生态系统,改善提升环境质量,群众才能喝上放心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更好地享受生活。内江经开区将持续大力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守住青山绿水,让市民共享绿色福祉。
新闻推荐
(吕瑞玲记者钟雨君)东兴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着力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科学推进产业扶贫,探索出了以政府统筹引导和以企业社会参与的产业扶贫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底,东兴区专门设立...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