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彩墨生活——记画家陈文通

内江日报 2017-07-29 01:29 大字

陈文通,职业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研究员。师从著名画家邱笑秋,擅长山水、花鸟画,其作品追求时代气息、崇尚自然,笔墨蕴含情感,多次参加省、市美展并获奖。

◇全媒体记者李静文/图

艰难岁月里的快乐生活

1963年,陈文通出生于内江县(现东兴区)高桥镇。从小喜欢绘画的他,经常依照传统画谱临摹人物花鸟图,十七岁时,因为慕名邱笑秋,他拿了一幅自己画的花鸟图登门拜访,此后,邱笑秋便成为了他一生的老师。

老师告诉他:“我们要向传统学习,也要向生活学习。”对于当时的陈文通而言,这句话如一盏指引前路的明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此后,他的作品一直专注于发现大自然的美。

1981年,陈文通进入内江市大修厂工作,每个月工资是27.5元,他要花费一半工资来购买文房四宝,几年后,陈文通成家,与妻子一起居住在大修厂分配的二十余平方米简陋房屋中,潮湿而又破旧。“墙壁是竹篾和泥巴糊成的,外面抹了一层白灰,虽然条件艰苦,却过得十分快乐。”陈文通说,在这间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老房子里,他和妻子举办了喜酒宴席。此后,妻子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让他有更多精力去各地采风、绘画,给了他绘画事业最大的支持,后来,还跟着陈文通一起画画。

老房子摆不下多余的家具,陈文通就在靠窗边支起一个简易的画板,画板斜对面是破旧的木床,床头倚着一个用竹竿自制的书架,于是,书架、画板和墙壁形成了一个小长方形,每次下班回家,他总要在这个仅能容一人活动的空间待上一两个小时,充实自己一天的精神生活。

风餐露宿的写生时光

那时候,陈文通常跟着老师到内江附近乡镇写生,背着画板、带着干粮就出发,老师一边画一边讲解,自己和师兄弟就在老师身后跟着勾勒图案。

“威远风景尤其秀美,我们去过多次,通常还会住上一晚。”陈文通说,上世纪80年代的住宿费并不贵,师生一行共4人,刚好住一间4床铺的房,住上一晚上只要几元钱。

在老师的带动下,陈文通对山川风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80年代末,他和师兄连续两次跋山涉水去凉山写生,每次一待就是半个月。

第一次是在1987年,陈文通和师兄向别人借了一台相机,背着画板去凉山采风。从宜宾城区坐船到新市镇,然后又转坐大巴到了凉山,这次经历让他发现,美术创作过程并不都是美好的,有时候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

草丛中蚂蝗特别多,第一次去的时候陈文通等人被咬得很惨。“起初我就是觉得腿上很痒,把裤脚掀起来,才发现好几只蚂蝗不知啥时候爬上来了,正努力地吸我腿上的血。”陈文通描述,当时他和同伴把蚂蝗从腿上扯下来后,腿部伤口处都还在流血,触目惊心。

意外不止一次,有一天,陈文通与师兄两人到一农户家中采风,回去的途中发现,因为下大雨,溪水从原本不到膝盖的地方涨到了大腿根部,迅猛的涨势让陈文通现在回忆起仍然后怕。

1988年,陈文通等人第二次去凉山采风,这次经验就丰富些了。他们用布一圈圈将小腿处裤子缠紧,制成绑腿,防止蚂蝗的袭击。带上妻子做的帐篷,陈文通和师兄选择露宿野外,随走随画,避免从镇上的旅社到乡村来回跑,饿了就借用农家小舍的灶做饭吃,偶尔还会与当地村民一起吃土豆。陈文通也根据这些经历,画了不少富有当地特色的作品,虽然旅途辛苦些,但收获更多的是快乐。

1994年,陈文通从大修厂辞职,成为职业的青年画家,一心专注在了绘画上。

钟爱荷花的万种风情

在陈文通所有的作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要属荷花了。白的、红的,半开的、盛放的,水墨的、彩墨的……这源于他童年的快乐生活,“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离家不远处就有一个大荷塘,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摘荷花、洗凉水澡、采莲蓬、吃莲子,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夏天。”

在大修厂工作后,陈文通的居所旁也有一个荷塘,老师邱笑秋遂为其住所题名“伴荷堂”,后来搬家到脚盆田附近,没有荷塘了,陈文通便请求老师为其住所题名“忆荷居”,以此怀念记忆里千姿百态的荷花。

让陈文通较开心的是,去年他在尚腾新村画乡新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充满鸟语花香,与诗画荷塘相望,站在院子内就可以俯瞰整池的莲叶起伏,荷花随风摇曳。于是,老师邱笑秋又为他这个工作室取名“伴荷居”。在这里,他画了很多花鸟图,三角梅、格桑花、金鱼等,他说,好的作品都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赋予了他更多的创作灵感。

对于自己最熟悉的荷花,陈文通已在荷塘旁描绘过多次,时而用燃烧的激情煽动满池荷叶翩翩起舞,时而用淡淡的色墨衬托几枝姿态、朝向各异的莲蓬。最近,他正在画一幅丈二宣荷花图,满塘的荷叶,飞舞的蜻蜓,用重彩墨画出荷塘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师邱笑秋曾点评过陈文通的荷花图,“他画荷不守成法,双钩、没骨、淡雅、浓艳都有情趣,都有想法……最为突出的是他的用水,或强调枯湿对比,或是为主体烘托背景‘音乐\’,或以虚衬实,或以朦胧延伸联想……”

近年来,陈文通的画路扩得更宽了,憨巧的小鸟,川南丘陵的野菊花,从南洋落户滇蜀的三角梅,还有许多道不出姓名的花和叶,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其造型、画法都越来越个性化,耐人寻味,引人遐想。这些画作,一部分放在了其画乡新村的工作室,构成了室内最美的景致。

新闻推荐

全市2017年教育扶贫工作推进会召开下足“绣花”功夫 努力开创教育扶贫新局面

(记者邬丹实习生徐小棠)7月26日,内江市2017年教育扶贫工作推进会召开,传达全市脱贫攻坚小组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去年教育扶贫工作,并对今年教育扶贫工作作安排部署。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建有出...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