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为打造“三个内江”注入强劲动能 内江深入推进人才工作综述

内江日报 2021-11-03 08:12 大字

内江大力实施“甜城英才”引进工程,不断集聚优秀人才。图为“甜城英才”成都招聘会。(资料图)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玲

9月4日至9日,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在成都举行。作为本届“海科会”主题市,内江精心设置了专场推介会,抛出“橄榄枝”,广揽海内外英才。

时间仅仅过去一个多月。11月3日,2021 四川内江人才活动周启幕,包括向内江市“智汇甜城”顾问团首批顾问颁发聘书,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内江分中心揭牌等内容,各类高层次人才齐聚甜城。

两个活动,折射的都是内江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望。

就在上个月,汇宇制药成功登陆科创板,内江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诞生”,内江也因此成为西南五省除成都等省会城市以外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市(州)。而汇宇制药的“掌门人”,便是内江引进的海外人才——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丁兆。

深秋时节,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川中科奥格医用猪基地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监控密切注视医用猪的一举一动,“一头医用猪价值可达数十万元。”这一项目,来源于“海外高新科技人才走进内江”活动中,北京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医学实验用猪产学研基地项目落户内江。

两个企业,折射的都是人才对内江发展的助力与推动。

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为打造产业内江、生态内江、甜蜜内江,增添动力、注入活力,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推动内江向着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

“产业内江”更“兴”

人才兴,产业兴。

引进匡廷云院士团队7名专家,形成“栀子黄色素的规模化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5项合作成果,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

巩固提升马远良院士工作站,四川效率源科技与西工大联合研制出中国首艘量产水翼飞行船;

聘请陈鲸、谭树森、张光义院士担任内江市赋能新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顾问,助力内江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内江用好“院士资源”,实现“高端引领”开展的一个个具体行动。

通过“海科会”引进了丁兆博士、邢镔博士、曾庭英博士等一批海外人才,创办的汇宇制药、北青数据、艾珂新材料等新兴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

威远无花果产业创新“BEC”发展模式,通过生产端、技术端、销售端融合,吸引26名创业人才承包经营,872名农村家庭能人参与园区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8万户,推广种植面积达5.2万亩,实现全产业链产值9.6亿元;

隆昌稻渔产业以市校(院)合作为抓手,成立稻渔新经济专家大院和科技小院,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6项,形成研发成果20个,推广转化科技成果36项,“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2020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这是内江坚持人才赋能产业,实现“产才融合”书写的一个个精彩故事。

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园,内江赋能新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加快建设;

全市累计建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8个、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243个……

这是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协同创新”取得的一个个亮眼数据。

不久前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未年五年内江产业发展方向: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内江锁定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绿色能源和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重点突破;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内江黑猪、威远无花果、资中血橙、特色水产、精品蔬菜五大特色产业,提升“甜城味”品牌;在服务业方面,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商务会展五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力。

人才兴产业,产业聚人才。

从先进制造业到特色农业,再到现代服务业,内江围绕“5+5+5”现代产业发展,紧扣产业发展激发人才动能,以产引才、以才兴业,正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让“产业内江”更“兴”!

“生态内江”更“新”

今年3月,内江全面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市1279个村(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基层治理体系得到优化。

同时,统筹实施“好书记”培养宣传、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基层干部培训提能、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传帮带”行动等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能力水平。

这是内江打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

甜城大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涵养,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更加鲜明,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从政治生态环境到社会生态环境,从市场生态环境到自然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好“四大生态环境”,一个地方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能够培植人才成长的沃土,让“近者悦、远者来”。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约44.3万人。其中,党政人才约1.9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4.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11.3万人(其中在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技能人才约22.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约5.7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710人。

2020年,内江成功跻身“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这是对一座城市生态的最大肯定。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引进和培养人才,更要用好人才。

此次内江人才活动周开幕式上,内江还将举行内江市重大任务“揭榜挂帅”行动榜单发布仪式,设立重大任务攻坚榜单,明确需破解的难题,提出进度目标和完成时限,以“揭榜挂帅”的方式,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人才领衔攻坚,激励他们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新的风貌、新的干劲,内江正加快构建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让“生态内江”更“新”!

“甜蜜内江”有“心”

“我的生活甜蜜,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很满足。”家住内江万达广场,黎晓莹和丈夫都在内江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内上班,三岁的孩子在附近的公立幼儿园就读,小区紧邻公园,傍晚可以散步遛娃。

大学毕业后,黎晓莹在内江一家本土互联网企业上班。从2015年创业之初入驻内江高新区孵化器,公司员工从刚开始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30人,且拥有了25项知识产权,获得了多项荣誉。31岁的黎晓莹已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也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内江的发展变化。

奋斗的青春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这是内江对人才的邀约,这是人才对内江的表白。

1月19日,2021年度内江经开区人才发展大会上,这个国家级经开区首次为20名来自科研战线、技术一线、教育一线、医疗战线的优秀人才颁发了“国开区拔尖人才”荣誉证书和奖杯。四川梓橦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铣上台发言时,用自豪的语气说:“我在国开区享受了非常特殊、非常荣幸的待遇,作为人才真的是非常爽。”

人才心声的背后,是内江持续不断服务人才的扎实举措。内江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人才优惠政策,激发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围绕培养人才出政策。出台《关于建设高素质“甜城工匠”技能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内江市支持市校(院)合作九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依托内江职院等在内中、高职学校,向企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6247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2.79万人次。

——围绕引进人才出政策。出台《内江市“甜城英才”引进实施办法》引才办法,设立10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20个专项事业编制“蓄水池”,为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提供保障。每年开展“甜城英才”公开选聘活动不少于2次,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招才引智,截至目前,累计引进硕博、副高等急需紧缺人才604人,有效壮大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

——围绕用好人才出政策。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内江市大力促进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措施,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市农科院、内江职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试点,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12家,转化职务科技成果28个、转化收益达711万元。

以一座城市的“爱才之心”,换广大人才的“归宿之心”。

在内江,既有人才对内江的“甜蜜贡献”,更有人才对内江的“甜蜜感受”,让“甜城内江”更有“心”!

新闻推荐

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长江故里小记者对话“鸟爸爸”王林远

合影采访提问面对面对话认真观看展板仔细记录了解鸟类知识◇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袁亮文/图随着天气变冷,不少候鸟开始从北...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