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市镇王家寺村:探索“五+”模式,麻竹成为村民增收支柱产业
王家寺村党建文化墙
砍收
切条
加工
称重
干笋
◇内江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洁 文/图
清晨,隆昌市界市镇王家寺村村民叶光秀趁着天光微亮,背上背篓来到自家承包的竹林里。
风吹竹林,竹叶沙沙作响。这里,全部都是宝贝——竹笋可以用于食用,竹叶能用来包粽子,竹子枝干可以作为竹材。从事麻竹种植已有17年的叶光秀,目前栽种了50余亩竹子,每年能为她带来六七万元收益。
今年的麻竹笋,从6月底、7月初开始砍收,一直持续到9月底。一些竹笋已达一人高,叶光秀挥舞着砍刀,三两下便砍下一株,利索地剥开笋壳,露出碧绿的笋头和乳白色的笋尖。不一会,背篓便装得冒了尖。
与此同时,在王家寺村的竹笋加工厂外,三轮车、小货车也正络绎不绝地驶入,从车上搬下来的一筐筐竹笋,在经过称重统计后,将进行下一步的浸泡、切片、保鲜或烘烤程序。
13组村民李正富从加工厂老板手里接过一沓钞票,笑意堆满了脸庞:“送一次结算一次,完全是现钱!拿过手,揣进兜,踏实!”
“以前没有销售渠道,辛苦种的竹笋抛去中间商的差价,价格被压得很低。现在有这个加工厂集中收购,价格也直接一步到位,不会‘缩水’了!”李正富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六七亩竹子,到现在已收获了近万元。
王家寺村位于界市镇北部,距离界市场镇3公里,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建强基层组织堡垒为核心,以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已发展了麻竹6000亩、雷竹400亩。
2019年,王家寺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30户村民自筹资金20万元,加上争取到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投产建立了一座占地1600平方米的王家寺集体经济竹笋加工厂。通过引进公司入股加工厂,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竹产业经济效益,让像李正富这样的种植户尝到了诸如价格更高、销售更方便等诸多甜头。
据统计,依靠麻竹产业,王家寺村每年户均增收4000元,种植4亩以上的收入逾万元,百亩以上的大户收入突破20万元,自从竹笋加工厂成立之后,每吨可增收400元。目前,全村有150余户村民靠种植麻竹,走上富裕之路。
王家寺村党委书记陈雷介绍,加工厂以“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五+”模式推动运行。去年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10万元,每亩竹林增收约600元,合计增收达三百余万元。竹笋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村发展麻竹、雷竹产业。
竹笋加工厂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也提高群众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加工厂累计收益约6万元。“该项目预计年收益能够稳定在12万元左右。”陈雷说。
在加工厂,除了忙于称重的工人外,还有一些工人正在利用特制的工具和设备,将竹笋切片或切条,比起传统的人工刀切来说,效率提高不少。
据了解,加工厂还带动了厂内50人、基地1000余人就业,农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在村里就能就业,根本就不想再去远方打工了!”加工厂工人谢祖荣说,“发展竹产业,让我们全村都跟着受益咧!”
新闻推荐
脱帽向烈士默哀(李波)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隆昌市在响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烈士公祭活动。上午9时,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肃...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