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人难忘的坚守 记隆昌市冲锋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党员
马军巡护水库大坝
李贤兵了解受灾群众近况
李洪夕到村民家中查看震后房屋情况
◇廖莉文/图
9月16日凌晨4点33分,泸州泸县发生6.0级地震,与泸州毗邻的隆昌市震感明显。
不久,“有人员受伤” “房屋存在不同程度受损”的消息不断传来,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争分夺秒,刻不容缓!隆昌市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参与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队伍中,党员迅速集结,义无反顾,冲锋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尽其所能最大限度挽救受灾群众生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李洪夕:
夜以继日,奔走在灾情第一线
隆昌市云顶镇受这次地震影响最大。
9月23日,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六天。一早,云顶镇丁家凼村的村党委书记李洪夕和村干部曾祥明又来到村里的临时安置点。
临时安置点设在原丁家凼小学所在地。“这个学校早就搬迁到其他地方了,教学楼一直空着,而且楼层不高,有大坝子,相对安全。”李洪夕说,9月16日当天,就有25户47人被安置在这里暂住。后来,有村民的房屋被鉴定为可继续居住,有的村民投亲靠友,于是有10多人相继离开,目前还有30多人暂住在临时安置点。
在四楼的教室里,丁家凼村1组村民李明成正独自坐在床边吸氧。李明成患有肺病,呼吸困难,当地震发生后,李洪夕和其他村干部及时把他转移到了安置点,并特意在四楼为他安排了一间教室居住。
“李书记,今天中午的盒饭到了。”“好的,我安排人来拿。”采访中,一位村干部打电话给李洪夕,让他安排人去拿盒饭。“安置点群众的一日三餐都有保障,方便面、矿泉水、盒饭都会按人数分发。”李洪夕说。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同时,险情排查一刻也没停止。由于丁家凼村面积大、村民多、住房比较分散,仅靠村干部逐户排查存在一定困难,但又必须在最短时间掌握灾情,李洪夕临危不乱,打电话安排人员排查、组织村干部入户走访、在微信群里广发消息……记者见到李洪夕时,他讲话时嗓音都是嘶哑的,嘴唇也干起了皮。
排查中,村干部发现村民吴华云的房屋多处受损,已无法居住。去安置点?吴华云不答应。他养了上百只鸭子,一旦离开将无人看管。李洪夕了解情况后,为吴华云申请到了一顶应急帐篷,并在吴华云家不远的一处平地上帮忙搭建,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采访中,一位村干部说,李洪夕连夜整理和排查房屋受损情况,已经连续两天都没好好休息过了。李洪夕却说:“早点上报,村民就能早点住上安全的房子。”
■马军:
奋战30小时,守护水库安全
“新桥水库大坝护堤部分撕裂,路面出现部分裂缝,大坝坡底有渗水情况,副坝有一个漏水口(疑似管涌)。”9月16日,丁家凼村第一书记马军经过现场排查后,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新桥水库最新情况。
新桥水库位于丁家凼村,一旦有险情发生将危及下游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接到守护任务的马军一刻都不敢耽搁。按照当天中午内江市、隆昌市水利部门及水利专家到现场查看后提出的处置措施,马军开始连续30个小时的奋战。
协调配合水利部门调动挖机、发电机、抽水机,准备土工布、沙袋等物资,在漏水口砌筑观测井开展监测;安排水库管理人员开启高低涵管开闸放水,并根据下游河道水流情况适度控制放水量,确保下游安全;组织10余人对大坝进行除草清障,以便监测;组织各村干部逐户上门,通知下游群众及时转移。
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后,值班巡守立即跟上。马军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守了三天三夜……
“群众的生命安全最重要,我苦点、累点没关系。”有着11年党龄的马军说道。
■李贤兵:
默默付出,把群众的安全记挂在心上
李贤兵是金鹅街道东风村党委书记,也是一位有着20余年党龄的党员。地震发生时,他最担心的是村民王堂富。
70岁的王堂富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平日里由老伴照顾,住在一处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
地震发生后,李贤兵匆忙披上衣服,夺门而出,直奔王堂富家中。看到老人没事,李贤兵松了一口气,随后将老人安全转移到了村办公室。
灾情发生后,李贤兵第一时间通知村“两委”干部和小组长,分片入户查看村民房屋、财产等受损情况,并一一做好登记。为安抚好村民的情绪,李贤兵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讲解防灾知识,特别告诉留守老人:“有村干部在,不要怕。”
从凌晨4点半出门到第二天中午,李贤兵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当妻子告诉他,家里有一面墙被震得裂开了缝时,他却安慰妻子,没有财产损失已经很好了!
新闻推荐
(郑崇钰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忠福)9月26日,内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封武率调研组到隆昌,调研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及职工之家建设等...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