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江实践 内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述评(四)

内江日报 2020-12-08 07:07 大字

隆昌市古宇湖记者 王斌 黄正华 摄

◇本报记者 刘小玲

几年前,内江曾有场争议:有人建议投资10亿元在沱江边打造一条古街,年营业额将达数亿元;有人建议建成兼具便民休憩和净化水体的湿地公园。在经济、生态两个成型方案面前,内江人选择了生态,才有了如今的花萼湿地公园。

古街给公园让步,背后是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发展。

近年来,内江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致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活绿色低碳,推动了生产更“新”、生活更“甜”、生态更“美”,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生产更“新”

绿色发展方式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新”,是内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特点。

内江是一座老工业城市,过去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较多,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同时,内江是全国108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生态相对比较脆弱。

面对严峻的挑战,内江深知只有坚持产业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一个企业的“破”与“立”,是内江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5、4、3、2、1,起爆!”今年10月31日下午,内江白马发电厂两根高210米、屹立近30年的烟囱相继倒下。取而代之的,将是两套400兆瓦级“一拖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一个企业的“取”与“舍”,是内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行动——

今年11月16日,内江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内江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川威集团已启动年产9万吨焦炉煤气制氢综合利用项目。与此同时,企业主动关闭炼钢转炉1座、高炉2座,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20万吨,积极探索和实践环保设施的超低排放改造或升级,推进节能技改。

从“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变革”。内江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对“散乱污”等突出环境问题进行联合整治,“一企一策”制定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排查出300户“散乱污”工业企业,全力推动“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在工业领域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内江积极构建“5+4+5”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四新一大”产业,2019年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28%;大力发展“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建成农业园区150个、面积114万亩;大力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编制实施《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

事实上,无论是着眼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还是自身发展,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农业、服务业发展,内江都必须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推进,不断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融合共生。

这是现实倒逼的不得不为,也是主动出击的求生之道。

数据显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15.8:59.0:25.2调整为2019年的16.8:34.2:49.0,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15年下降16.2%,“5+4+5”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生活更“甜”

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甜”,是内江人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切身感受。

沱江是内江的母亲河,从城区蜿蜒而过,九曲十一弯的内江城区段,被人们亲昵地叫做甜城湖。这些年,曾经的Ⅴ类水质变“甜”了——成为可以作为饮用水源的Ⅲ类水。

甜的是水,更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沱江之畔的内江人的新生活。

“垃圾分类能‘变废为宝’,请注意分类收集投放。”“好的,我会注意养成这个好习惯。”……在内江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内棉社区,刚实行垃圾分类时,小区不少居民还未适应,社区便每天派固定的专职垃圾分类引导员到现场指导居民投放垃圾,同时开展分类宣传教育。

这是内江全域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内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实施方案》出台,明确到2025年底,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全过程运行系统。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

在内江翔龙中学,食堂墙上显眼位置贴着“拒绝野味、文明餐桌、光盘行动”“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等宣传提示语。

据该校政教处主任郑文玉介绍,每天学生在食堂就餐时,有6名老师值守,分别提醒学生饭前洗手,有序排队,并提醒学生参与光盘行动。“自从开展‘光盘行动’以来,我们潲水桶内的剩余餐厨垃圾从原来两桶变成了半桶,明显减少了浪费粮食现象。”

如果说产业生态化是形势倒逼,那么生活绿色化则形成了共识。

近年来,内江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社区创建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活动,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生活方式成为共识,逐步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生态更“美”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是内江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

在衡量人们的幸福程度时,经济指标、环境指标都非常重要,生态福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

冬日的谢家河湿地公园,依然满眼绿色,空气清新,不少游人在亲水步道、休闲走廊游玩。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过去经过这里会闻到水臭味,如今变成了生态湿地公园,臭味没了,环境美了。

曾经臭水沟,如今后花园。

谢家河湿地公园、小青龙河湿地公园、蟠龙冲、龙凼沟周边……内江城区的11条黑臭水体全部水质均已消除黑臭,完成黑臭水体沿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2644亩,基本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如今,11条黑臭水体已变身为11个连接城乡的带状、环湖公园。

黑臭水体向生态公园的蝶变,是内江“治污水、造碧水”,让生态更美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把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生态环境治理到生态环境保护,内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9年,内江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27位;在今年10月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前20名城市中,内江排名第5位,这是今年以来内江第4次进入全国前20名。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从产业生态化到生态产业化,内江分享到了绿色发展的福利——

今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内江共接待游客334.72万人次,旅游收入150512.4万元,探寻古韵文化之旅、徜徉山水诗画之旅等线路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在隆昌市普润镇印坝村,“四季花香林川秀,一片蛙声入梦境”。这是投资民宿的业主贾云振对当地环境的描述。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如今生态好了,村子美了,我们吃上了旅游饭,换了一种新活法。”

这背后,彰显了内江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势头,也折射了内江点绿成金、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含金量”。

从环境和发展“二选一”到生产、生活、生态“三合一”,内江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以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活绿色低碳,将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新闻推荐

内江荣昌两地政法系统签订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记者姜晓凤)12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荣两地政法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重庆荣昌举行。内江市一级巡视员、市...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