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种养如何不与粮争地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9-11 06:26 大字

●一方面从政策制定上“开良方”,另一方面从科技上“找出路”,转变养殖区域观念

●筛选出适宜的中高端优质稻、渔品种,让一方水土承载一方稻渔

●合理的养殖密度不仅有利于保证水稻产量,也不会降低养殖效益

□本报记者 刘佳

9 月 3 日,在隆昌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高峰论坛发布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0)》,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已呈“井喷式”增长,2019 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3476.23 万亩,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 8%左右,预计未来还将持续稳定增加。

在规模化、区域化已成该产业发展趋势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稻”和“渔”、“粮”和“钱”的关系,既不与粮争地,又能稳粮增收,是各地促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次论坛上专家们也积极建言献策。合理布局种养规模

“养殖收益远高于种粮收益,我们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存在重渔轻稻的现象。”长江大学教授朱建强表示。

为避免渔业养殖“与粮争地”,2017年,原农业部发布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明确稻渔综合种养的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平原地区亩产量不低于500公斤,丘陵地区亩产量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亩产。

但这一规范要真正落地,也有一定困难。以稻渔产业中最常见的稻虾养殖为例。“龙虾要打洞,其栖息和产卵也需一定的坡度,所以我们挖的坑以宽深沟居多。”崇州稻虾养殖户胡兴洪告诉记者,为适宜小龙虾生长需要,他们通常会在稻田周围挖3到4米宽的边坑,一些单个面积较小田块很容易沟坑占比超过10%。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专家们认为,一方面应从政策制定上“开良方”,例如隆昌市就出台规定,对当地沟坑占比不超过10%的规模化稻渔基地予以每亩1050-1350元的补助,进而调动农民积极性。另外,就是从科技上“找出路”,“将分散的小田整合成大田,减少田垄面积进而增加种养面积。”朱建强认为,以此操作让单块面积达到50亩左右时,沟坑占比通常能够守住10%红线。

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则建议可以转变观念,将有条件的水产养殖区转变为基本农田,在池塘和塘基种植农作物,池塘内种植水稻。因地制宜选稻渔品种

稻渔综合种养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稳粮增收。“要达到这个目标,稻米的提质增效很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洪程告诉记者,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生育不一定在最佳季节生育,而且长期半深水也是一种生育逆境,稻田中10%的面积被开挖成养殖沟,也势必减少水稻面积。

所以,要实现稳粮增收,他建议各地要筛选出该产区适宜的中高端优质稻、渔品种,让一方水土承载一方稻渔。他以江苏已形成的稻虾连作和稻虾共作为例,稻虾连作下,水稻移栽期从 6 月上旬推迟至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这样可以多养虾、养大虾;在稻虾共作下,可采用长秧龄钵苗机插方式,利于龙虾生长。“另外,要研究水稻和水产动物的种养密度效应。如果水稻种植过密,会影响品质,不利于水产动物在稻田内的活动;如果种植过稀,会导致水稻分蘖期过长,影响米质。”张洪程说。

“水产品的养殖密度也非常重要。”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书记杜军告诉记者,合理的养殖密度不仅有利于保证水稻产量,也不会降低养殖效益。他以一亩地沟坑占比10%为例,建议鱼虾的养殖密度在150斤至200斤左右,这样的密度可为鱼虾提供充裕的生长空间,保证鱼虾单个生长体积较大,这样出售的单价也较高,保障农户养殖利益。

新闻推荐

唱好教育“双城记”当好教育排头兵

(陈明才艾浩记者李忠福)9月1日,隆昌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荣昌区委教育工委互派干部教师交流座谈会召开。据了解,荣隆二昌教育...

隆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