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硅 九旬村医 医路前行76年
在隆昌市云顶镇石鹅场社区,有一位93岁的乡村医生,每天坚持坐诊,为村民把脉问诊,从17岁开始行医至今已经长达76个年头。他妙手回春,挽救病危百姓;他医者仁心,对贫困人群减免药费;他潜心钻研,解救疑难杂症患者。他就是乡村医生陈康硅。
子承父业练功底
生于医学世家的陈康硅耳染目濡,从小就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怀揣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梦想,他11岁便走上了学医的道路。从最基础的医书学起,天刚蒙蒙亮,他就开始背医书。那时的医书,还是繁体字,晦涩难懂,稍有差池,便是父亲的一阵严厉教训。就这样,背了三年,他把最基础的医书知识背得滚瓜烂熟。
在父亲的安排下,陈康硅来到了兄长的药铺当学徒,每天便是在抓药、炮制药材以及打杂中度过,也正是在这里,他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6年的学习实践让他的医术突飞猛进。
突然有一天,家里让他回去坐诊,第一次治病救人,就遇到一个被抬着进入诊所的病人,陈康硅根据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诊断,忐忑地开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药方。后来,病人治愈了,这件事,让陈康硅大受鼓舞,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是多么有意义。
惊心动魄救人命
1950年10月,四川地区暴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脑膜炎,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一天傍晚一位母亲抱着她7岁的孩子匆匆而来,经过诊断,陈康硅确诊孩子感染了流行性脑膜炎。由于缺氧,孩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情况万分危急,他立即为这个孩子进行人工呼吸,此时旁边有人劝阻陈康硅,“你不要命啦,不怕被传染吗?”他却头也不回继续急救,经过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孩子竟然开始有了一些肢体反应,两个小时后,孩子终于醒了过来,而陈康硅也累得瘫倒在一旁,压在他心底的那块巨石总算落地了。知道这家人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收过任何费用。当年的这名小孩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他叫胡兴隆。每当提起此事,他总是热泪盈眶:“没有陈医生,就没有我,没有我的今天!”
一个寒冬的深夜,亲睦村一位陈姓村民请他前去救救自己的妻子。他二话没说,和同事一起背起十多斤重的药箱就往村民家里赶。他们提着马灯,借着昏暗的灯光在山路上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赶到了村民家。此时身患重病的农妇已经奄奄一息,陈康硅和同事放下药箱立马对患者进行救治,在努力了近两个小时后,病人的命总算保住了,看着村民家徒四壁,陈康硅免去了当晚的治疗费,并让这位陈姓村民到他的诊所来抓上两副药,同样不收钱。在返回诊所的路上,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山路泥泞不堪,陈康硅的同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原本照明的马灯被摔坏了,两人只得摸黑慢慢下山,回到诊所时天已经亮了。
扶危济困心自安
解放初期,我国的医疗水平落后,农村医疗条件十分有限,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乡村医疗环境,政府号召成立联合诊所,陈康硅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联合其他两家私人诊所,将自己的医疗物品和医疗设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于1953年正式创立了联合诊所。
行医76年,陈康硅为病人义诊的事例数不胜数,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病人诊费,他总是能免就免,在他的坐诊记录本上,有一部分免去医药费的病人记录,仅2017年4~ 12 月 , 陈 康 硅 免 去 的 费 用 就 有15000元左右。
陈康硅说:“行医治病不为发家致富,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能让病人脱离疾病,重获健康,比什么都值得。”他从没后悔选择当一名医生,如今年过93岁高龄的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七十六年如一日,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田琳琳
新闻推荐
四川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 川南三城入选三个
宜宾翠屏山隆昌古宇湖合江福宝古镇四川省委深改委日前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方案》。泸州市...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