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琴声

内江日报 2020-03-15 08:08 大字

◇罗学娅

妈妈是个退休教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晚饭后弹半个小时的风琴。

临近春节的那段时间,妈妈的风琴弹得更欢了。她最喜欢弹《小燕子》,边弹边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唱得摇头晃脑,那声音和表情,天真得与幼儿园的小朋友没什么两样。

我知道,她歌声里的“小燕子”,就是她的重孙们,她早就准备好了压岁钱,盼望着在庚子年的大年初一,高高兴兴地发给孩子们。

我爸爸妈妈原本不是隆昌人,因工作来到这里,在这片土地上成家立业,生活习惯也和这里的人们一样了。特别是过春节,每年大年初一早上,至爱亲朋先去祭祖,然后到幺弟家吃团圆饭。

但今年春节,这一切都改变了,大年初一早上,我的手机响了,是在医院工作的小表弟:“大姐,我们都到隆昌高速公路口了。但刚刚接到医院通知,叫马上回单位。我和爸妈就不去祭祖了。”接着,他还嘱咐我,“大姐,你也是卫生系统的老同志了,知道一级响应的概念,我劝你们也别去了。”小表弟的妈妈是我幺姑,是老爸他们那一辈唯一的一个健在者,每年初一的祭祖活动,她都是主角。幺姑一家人都不去了,我们还去不去呢?

我正想与老妈和弟弟们商量一下,三弟的电话响了,是他在成都一家医院工作的女儿打来的,她原计划当天早晨下了班就赶回家吃午饭,现在却说医院取消休假了,不回来。

紧接着,二妹的电话响了,是她女儿从内蒙古打来的:“我已报名参加支援武汉的医疗队,现在马上赶回成都集结。”二妹的女儿是到婆婆家过年,腊月二十九下午才到内蒙古,马上就要回来。

幺弟的女儿电话也响了,接完电话,她就急急忙忙在手机上订高铁票,“医院通知,马上回去。”她也在成都一家医院工作。

就这样,几个电话,我们这个医务人员之家,在本该大团聚的大年初一,一下子就解散了,凡是在医院上班的,都迅速赶回自己的岗位。

历经过“非典”和“5.12”特大地震的老妈,送走亲人们之后,镇静地坐到风琴前,弹唱起《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这首歌,听老妈弹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在这个特别的大年初一,在送走家里一个又一个医务人员的时刻,再次聆听老妈弹唱这首歌,心里别有一番感慨,甚至感觉到几分自豪和悲壮。

只是幺弟,看着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两大桌团圆大餐,有点小遗憾。

妈妈一贯很开朗:“没关系,这些菜收拾好,我们慢慢来消灭。”

打那天起,我们就没出门了,每天上午都要出去活动的妈妈,就在阳台上做做操。午觉后,看一会儿电视,然后写日记。晚饭后,她照例弹风琴,只是没有弹《小燕子》了,而是多了一个必弹的曲目《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宅家的日子,妈妈的琴声格外悠扬,琴声中,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跃入眼帘。再大的阴霾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明媚的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

新闻推荐

内江战“疫”系列报道之五守护家园,万众一心赴战“疫”

2月6日,高速公路市中区黄鹤湖站疫情检测点,防疫人员对过往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记者王斌摄◇全媒体记者刘颖农历新年...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