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乐趣并存 初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隆昌市山川镇九年制学校 练贤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存于学生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生遇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强化他们的数学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一、初中数学问题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教师就要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数学问题生活化能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初中数学问题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方式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将生活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能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初中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措施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与数学课上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就能把许多生活实际引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已知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就会轻松、自然。如:在教学“角”时,我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和时钟,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再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具有类似的形象?这一提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有关“角”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收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问题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工作。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在“倒数”教学中,学生认识倒数的意义后,我抛出“0”有没有倒数,大家各抒己见,对于学生们的争议我没有评判,而是请双方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见一方代表在黑板上写出“0×()=1”并问对方如果“0”有倒数,请把空格补充完整,这时对方无言以对。在这过程中,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热情由争辩而点燃升华。
(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数学学科讲授的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师应使用平实的语言进行讲解,才更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我就请学生分组做投掷正方体骰子的游戏,一旦掷得“6”,就算完成了一次实验,然后数一数你是投掷了几次才掷得“6”的。重复这一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让每个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参与其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解决了问题。
总之,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能力时,自然而然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新闻推荐
(刘燕陈洁)1月16日上午,隆昌市在东门广场举行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集中入会仪式暨慰问活动,全市140名八大群体工会会员代表参加...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市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